-
實體零售受電商沖擊經營慘淡 應如何創新?
2015/3/27 8:32:5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傳統零售實體業近年來受到電商的沖擊,經營慘淡。不可否認的是,真正的零售一定來自于線下端,無論是服務、體驗還是配送,線下都是最“接地氣”的,只是需要一定的變革而傳統零售實體業近年來受到電商的沖擊,經營慘淡。
不可否認的是,真正的零售一定來自于線下端,無論是服務、體驗還是配送,線下都是最“接地氣”的,只是需要一定的變革而已。線上端只是一個新的入口而已,相較于傳統線下店相互爭奪客流,線上端直接就成為一個新的流量端口。
不過,無論線上網站、手機APP做得多么漂亮,但是真正的盈利核心一定來自于后臺、供應鏈,而這一切恰是線下實體商業的優勢。
所以,作為一個傳統線下實體企業,要想抗擊線上沖擊,就要從線下做好服務創新,并走入線上,做出新的增量。
線下創新從商品開始
不可否認,線下店的商品問題極大——盡管能保證真品,但是幾倍于電商的價格使得實體店做了網商們的“展覽室”。所以,實體店若想創新,必須要先把好零售業的根本——商品。
在商品方面,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信息化。
大連大商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常務副總裁、天狗網總經理劉思軍說,“曾經,大商每天100萬多筆的交易,有1000多萬的會員,這個數據很可怕,但我都用不上!這是因為,百貨缺乏單品化,一切都是服務員去開票,由消費者去付款,因此企業盡管得到了‘款’,很多時候卻不知道賣了什么。”
現階段的零售業早已不再處于那種粗放型發展、跑馬圈地就能坐享其成的年代,現在必須走入精細化戰略,細致監控到每一個SKU(最小存貨單位),所以商品的第一步是信息化。
第二步就是對商品進行有效的經營和價格管理,畢竟價格永遠是消費者關注的一大要點。這其中,一類商品是零售業中一直在談論的自營商品,上海城市超市總 裁崔軼雄曾表示,城市超市中有8000多種商品是國外直接采購的,占產品總數的一半以上,而且幾乎都是國內獨家引進的。
自營商品可謂是實體店的吸引力,事實上打造好傳統商品更是重要的吸引力。在劉思軍眼中,他將商品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信息透明的標準化商品,比如 iPhone手機;第二類是不標準化的商品,比如某地的特色蔬菜;而第三類是剛剛上市的新品。對于這三類商品,我們的經營思路完全不同。”劉思軍介紹道。
對于信息透明的標準化商品,核心就是要做到線上線下的同價,并且形成地區性的“全網最低價”,“就算不比競爭對手低,也絕對不可以比他們高。”劉思軍表示。
而不標準化的商品就可以做出更多新意,因為這類商品的核心決不是價格,而是體驗。以特色蔬菜為例,劉思軍考慮的方法是“銷售購買權和清倉權”,也就是 說,一方面引領消費者來到線上搶購這兩種權利,另一方面就將消費者吸引到線下來購買,也就實現了線上和線下的相互引流。畢竟從實操來看,這種“閃購”模式 對顧客有著難以抵御的誘惑力。
最后就是新品,無論網絡怎么發展,新品一定是線下實體店首發,而且在這個時間段內網上幾乎找不到。
對于這類商品,劉思軍表示,我們不追求價格差異化,因為線上、線下沒有可比性,我們主要的對手是周圍的實體店。這時,我們會考慮將商品放在天狗上,并讓天狗比周圍實體店便宜5%,也許是價格直接降低5%,也許是贈送禮品等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