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東“股權眾籌”開張:京東股權眾籌盈利模式分析
2015/4/8 8:33:3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半個月前,京東金融宣布旗下股權眾籌平臺內測上線。京東將采用“領投+跟投”模式,在眾籌過程中由一位經驗豐富的專業投資人作為“領投人”,眾多跟投人選擇跟投。所謂“半個月前,京東金融宣布旗下股權眾籌平臺內測上線。京東將采用“領投+跟投”模式,在眾籌過程中由一位經驗豐富的專業投資人作為“領投人”,眾多跟投人選擇跟投。
所謂“股權眾籌”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看待京東的這一玩法?在業內眾說紛紜之中似乎還不能找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本文作者有不同意見,不如聽聽他的說法,歡迎各方辯友前來圍觀、討論:
什么是股權眾籌?
首先,幾乎每次提到股權眾籌的時候我都會先解釋一個問題:什么是股權眾籌?
眾籌的定義很好說,你們自己去百度百科就OK了。但是股權眾籌在各種公共知識庫里的定義卻比較模糊,原因是為什么呢?因為股權眾籌的定義本身就比較模糊。即便是去年年末公布的《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草案)》也并沒有把股權眾籌和私募天使投資區分開來。
換句“人話”,就是在現行法律框架下,股權眾籌是一點也不眾籌。由于公司法的股東限制,你想讓一人出個幾千元然后湊一輪幾百萬的天使投資就是白日做夢。中國法律框架下的股權眾籌其實就是幾個(實際操作中一般不超過10個)投資人湊夠企業的融資需求,投給企業這么一個過程。
京東的股權眾籌門檻高嗎?
好多人不能理解,為什么股權眾籌的門檻要設置的特別高,原因是為了保護你們這群“窮逼”呀。
在風險投資領域靠什么賺錢?靠的是多投。
經緯去年投了86個項目,紅杉去年投了82個,策源去年好像也投了80多個項目,三年后,這些項目絕大多數的結局是什么呢?當然是死啦。
那為什么機構還要投,因為他們賭的是這里面能出現1%的公司成為了下一個阿里、下一個百度、下一個騰訊。只要壓中這樣一個企業,所有那些在死掉企業上浪費的錢就都能背回來還能賺上不少。
那么為什么不讓你參與呢?原因很簡單,這是一個一注彩票就要幾十萬幾百萬,中彩幾率和買福彩沒什么太大區別的游戲。投資機構和投資人(真正的土豪)靠的是多投(一次買下市場上所有彩票)來實現收益的。
讓普通人來玩的話,北上廣的天臺都要不夠跳的了。
那么,回到京東股權眾籌上來。京東股權眾籌的門檻高嘛?簡直太低了,卡著管理辦法的下線的低:
金融資產超過100萬元
年收入超過30萬元
專業的風險投資人
符合以上任意標準的人都可以成為認證投資人,尤其是第一條和第二條特別醉人,我已經看到了無數剛剛開始奔小康的貧農(包括碼農)一夜之間賠到解放前的畫面了。
小股東真的沒法賺錢么?
真的,賺不到。這么說吧,比如一個項目天使輪融資300萬出讓10%股份,估值3000萬。你參與了京東小股東參投計劃投了1萬元。那么你能占據這個公司多少股份呢?
10%/300萬=0.03%
這大概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如果企業到達A輪融資時估值順利成長到3億元,并且你成功退出,那么你可以拿到10萬元的回報。
但是顯然,你是無法退出的,為什么呢?
因為當企業進行A、B、C、D、E輪常規融資的時候,都是從創始人和大股東手中割讓股份進行出售。你能夠想象一下,一個企業要融一個千萬美金級A輪,還要召集一堆手里股權連一個點都不要的股東么?你真是想多了。
那么,能等到上市么?
當然可以,前提是你有錢往里跟。是這樣一個邏輯,當你在天使階段占0.03%,如果你想在這個企業估值增長了十倍的A輪繼續保持0.03%的持股。那么,你必須在A輪中跟投十倍的金額,否則,你的0.03%會在A輪被稀釋到0.003%。
哦,別忘了,大多數創業企業可都上不了市。
京東股權眾籌自身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根據京東股權眾籌用戶服務協議,在京東上完成股權眾籌是要收取服務傭金的。這個模式乍一聽上去特別合理,但是其實執行起來跳單率會特別可怕。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是,孫正義和馬云在廁所里達成了投資意向,成就了阿里巴巴和軟銀,但是沒有人會給廁所付費的對嗎?
超高客單價(百萬級)下,跳單之后對交易雙方來說節省的費用是顯而易見的。這個模式在天使匯、創投圈、大家投等一系列股權眾籌前輩那里已經驗證不太行了,現在主流的股權眾籌平臺的盈利模式是收取被投項目1%的股權或者是自己募一個資金跟投。
京東的項目好嗎?
特別爛,我不想細說了,一個是太無聊,一個是怕掉馬甲。反正首推項目里有一個去年融過兩輪也沒有見到產品的項目,我不知道它的股權結構是什么樣的,竟然還能上股權眾籌。
京東股權眾籌有好的地方嘛?從發布會的陣容來看,現在對接的天使投資人和機構還算的上是明星陣容。另外,值得看好的一點是實物眾籌與股權眾籌的一攬子服務。
股權眾籌作為一種風險投資,最重大的問題其實是在天使階段投資人和投資機構都很難判斷項目究竟能不能火或活。但是京東有自己的實體眾籌平臺。實體眾籌所解決的正是一個市場預估的問題(我不需要開始投產,就知道有多少用戶想買),因此在智能硬件領域,京東的模式應該是這樣的:
產品先登錄眾籌平臺預售,獲得一個較好的銷量。
通過這個已經被驗證的市場(預售銷量)去股權眾籌,填補一部分實物眾籌無法Cover的成本,并剩下一部分錢用于研發下一代產品。
下一代產品登錄實物眾籌平臺預售。
看好京東股權眾籌么?
不,連股權眾籌我都不是特別看好,京東一腳踩進了泥潭里。
為什么這么多人包括很多巨頭非要擠進股權眾籌領域?
因為習大大在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到了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