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大戰后美國零售商的四大趨勢分析
2015/4/15 8:32:3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蘇寧北美研發中心戰略總監在采訪中談了電商和零售業杠上后美國零售商的四大趨勢:第一,物理店大量關閉;第二,拼命把自己變成用戶生活一部分;第三,利用大數據;第四,蘇寧北美研發中心戰略總監在采訪中談了電商和零售業杠上后美國零售商的四大趨勢:第一,物理店大量關閉;第二,拼命把自己變成用戶生活一部分;第三,利用大數據;第四,走向全渠道零售。
最近,對電商和零售業扛上,特別約了蘇寧北美研發中心戰略總監WatsonWat聊。Watson原是甲骨文OracleOnDemand部門技術VP,在甲骨文工作20年,幾乎見證甲骨文從Startup到巨頭整個過程,他在2013年底被蘇寧挖走。這里特別提一句,優秀華人硅谷一抓一大把,但在美國科技大公司能做到VP級別的少之又少。我們來聽聽Watson的Insights。
物理店大量關閉
零售商一大問題是消費交易在大量發生,但不從物理店走,同時它一個基本特征:利潤很低,尤其電子消費類產品,所以你會看到大量門店消失,這是美國零售業第一個趨勢。
包括像Fry’s,它2008-2010年在硅谷還很鼎盛,但現在都沒人提,甚至面對沖擊時,它不得不這樣:假設你在門店買一個產品20美金,然后突然發現其他渠道有賣得更便宜,它和你承諾,它把那部分差價還你。所以模式上講,它本來租金就高,利潤又低,再這么搞,它就奔潰。
推高頻關系產品
零售行業Costco活得還好,但它很大一塊業務,是賣巨型量水果食物,這些東西會變壞,這里很有意思:“變壞”是弱點,但其實也是優點,因為消費者每天需要和你發生關系。
也就是說,你供應鏈的問題雖然變難,但不是不能解決,找對策就可以,但用戶到底有多高頻度需要你,這件事很難解決。所以當亞馬遜推AmazonFresh,Costco有壓力,因為電商在侵入它和客戶這種高黏度生意模式。
我們說AmazonFresh才剛開始,那如果做得好,有天開始找Safeway作食物遞送,直接開放平臺呢?這不一定發生,但是一個風險。所以,美國零售商都在拼命把自己變成用戶生活的一部分,這是第二個趨勢。
這個方向,星巴克是做得最好的,但它屬于服務業,那零售業也一樣,包括像Fry’s,在店里搞維修部,讓你把壞掉的微波爐啊電腦等拿過來,幫你修;再像沃爾瑪以前也不賣食物,后來開始賣,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讓你更多來我門店。
因為只要你來,你買各種各樣東西幾率就大,其實這個趨勢,不僅零售店在做,電商也在很Aggressive做,比如推水果生鮮,再比如推HomeServices。
這兩天,亞馬遜突然說,它要在全美國推行“家庭服務”,消費者你只要坐家里,動下鼠標,那些汽車維修、電視安裝、家庭清潔等雜七雜八的人員就會直接到你家,就是它突然開始用在線方式,幫這些線下維修機構做O2O。
具體做法是:用戶把想要的服務添加到購物車;然后告訴亞馬遜,我什么時候在家,方便他上門;再然后,服務結束,它才收費。這些具體服務有:管道修理、電、裝配服務、勤雜工、打掃房間、計算機電腦幫助、家教等等。這樣,它一下就吃掉很多市場,其實已經有點像服務業的開放平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