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中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八成以上業績飄紅
2015/4/15 8:32:4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盡管部分藥企2014年年報尚未披露,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業績飄紅已是不爭事實。截至4月10日,A股194家上市藥企中,已有119家已發布2014年年報。119家醫盡管部分藥企2014年年報尚未披露,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業績飄紅已是不爭事實。
截至4月10日,A股194家上市藥企中,已有119家已發布2014年年報。119家醫藥公司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為正數的公司達到101家,占比84.87%;凈利同比增長為正數的公司達到96家,占比80.67%。
119家上市藥企的營收平均增幅達16.9%,凈利平均增速達11.9%。山東卓創資訊集團醫藥行業研究員趙鎮對此分析說:“相比于2013年的醫藥行業調整年,2014年醫藥行業已經恢復增長態勢,當前的醫藥行業年報數據表現較其他行業優異,值得讓人期待。”
10家藥企凈利增幅超100%
在過去的2014年,醫藥行業的整體表現不俗。119家上市醫藥公司中,營收增幅超過50%的有7家,增幅超過30%的有17家,增幅超過20%的則有50家。
營收表現搶眼的同時,盈利表現也同樣樂觀。119家上市藥企中,96家凈利實現正增長。其中,增幅超過100%的就有10家,增幅介于50%—100%的也有10家,增幅超過30%低于50%的有17家。
在凈利增幅超過100%的10家公司中,亞太藥業[3.61%資金研報]以640%的凈利潤增幅穩居第一,三精制藥[2.93%資金研報]以516%的增幅位居第二。廣譽遠、上海萊士[0.26%資金研報]、沃華醫藥[-2.82%資金研報]凈利增幅都超過200%,沃森生物[2.31%資金研報]、東北制藥[9.93%資金研報]、中恒集團[4.58%資金研報]、四環生物[0.00%資金研報]、億凡鑫富同比增幅在100%-200%之間。
亦有部分公司營收和凈利潤表現都較為搶眼。上海萊士和嘉事堂[10.00%資金研報]在2014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雙雙增幅超50%。另外,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雙雙增長30%的有9家,分別為泰安堂、譽衡藥業[3.17%資金研報]、億帆鑫富、迪安診斷[10.00%資金研報]、北陸藥業[10.01%資金研報]等。
“比起業績增長幅度最為迅猛的化工行業與機械設備行業來說,醫藥行業略為遜色。這與醫藥行業高利潤率和穩定增長,以及去年的行業大背景相關。”東方財富[0.00%資金研報]網分析師表示,對比2013年年報數據的增速來看,醫藥行業的平均利潤增速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從醫藥行業的細分子行業來看,中成藥增長最快,其次是化學制藥和生物制藥。
從2015年一季報預告來看,醫藥行業有15家公司凈利同比增長超過50%,17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0%-20%。對此,有分析師認為,2015年,醫藥行業依舊會保持增長趨勢。
“目前大的政策調整基本都到位了,包括監管部門的政策調整、GMP調整,藥改、醫改等新方案的到位,加上醫藥行業原本就具有的弱周期性以及非常強的政策性市場。整體來說,2015年的發展應該是穩中有漲,細分行業來看,中藥企業的表現會更好。”趙鎮補充說。
太極集團[0.00%資金研報]凈利潤領跌跌幅達2302%
醫藥行業整體業績飄紅之時,太極集團和青海明膠[3.58%資金研報]卻淪落為虧損企業。兩者在2014年虧損金額分別為2.8億元和1.2億元。而華潤三九[1.19%資金研報]、力生制藥[6.91%資金研報]、東寶生物[2.39%資金研報]等7家藥企雖未遭遇虧損的尷尬境地,但盈利營收卻也呈現下跌趨勢。
太極集團以2.8億元的虧損,成為去年凈利跌幅最大的藥企。2014年,太極集團營收上漲5%的同時,凈利潤下跌幅度達到驚人的2302%。2013年,太極集團實現凈利1255萬元,營收66億元。
西南證券研報指出,太極集團作為重慶國企改革龍頭,其參與的西南藥業[0.32%資金研報]重組方案仍在進行中,投資收益未能計入2014年財報,營業外收入降幅較大等都成為其盈利虧損的原因。
凈利潤跌幅排名第二的為青海明膠,其2014年凈利潤虧損1.1億,較2013年同比下跌534%。另外東寶生物和桐君閣凈利潤也創下88%的跌幅。
截至4月10日,已發布年報的上市藥企中,營收超百億的有11家,分別是上海醫藥、國藥一致、華東醫藥、白云山、哈藥股份、復星醫藥、國藥股份、天士力和康美藥業等。
在已經發布年報的醫藥行業上市公司中,無論從營業收入還是市值來看,上海醫藥都可以稱得上是“巨無霸”。上海醫藥在2014年實現營收923.99億元,同比增18.21%,近千億元的營收位列上市藥企頭把交椅,與緊隨其后的5家上市藥企的營收總規模相當。
另外,2014年上市藥企凈利潤超10億的也有11家,上海醫藥同樣排名第一,康美藥業和復星醫藥分居二、三位。不過,利潤增幅最大卻應中恒集團,它在去年利潤增幅超過100%,達到114%。此項指標處第二名的復星醫藥,利潤增幅只有33%。而華潤三九和科倫藥業,甚至還出現了凈利負增長。
截至4月10日收盤,以收盤價24.8元/股計算,上海醫藥總市值為666.87億元,在194家醫藥上市公司中排名第四。市值排在上海醫藥前面的3家公司,分別是上海萊士800.98億元、恒瑞醫藥770.41億元、云南白藥719.85億元。
“恒瑞、上海萊士之所以能夠成為醫藥行業的龍頭,主要靠頻繁并購、大規模的研發投入來實現,且這些企業經營效率高,因而盈利能力明顯領先,總市值規模大。相比之下,上海醫藥等國有藥企盈利能力較弱,嚴重制約了估值。”有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說。
興業證券研報指出,受上海國資改革的影響,上海醫藥受益頗多。上海醫藥大股東為上海醫藥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市國資委。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中國智能制造突破將從機器人開始
- 下一篇:傳統冷鏈物流受沖擊 電商冷鏈物流爆發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