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臨儲破“八”指日可待
2015/4/17 8:33:4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從目前國內玉米市場現狀來看,臨儲收購是支撐短期玉米價格高位的動能,在臨儲收購結束前,臨儲收購價將繼續為玉米市場保“價”護航。多方利好不可忽視利空相關統計數據顯從目前國內玉米市場現狀來看,臨儲收購是支撐短期玉米價格高位的動能,在臨儲收購結束前,臨儲收購價將繼續為玉米市場保“價”護航。
多方利好不可忽視利空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10日,東北臨儲玉米入庫總量達到7957萬噸,去年臨儲玉米收購總量6919萬噸,目前距離臨儲收購結束仍有近1個月時間。雖然從收購進程來看,近兩周臨儲收購節奏有所放緩,但總量明顯高于市場預期。
即便后期臨儲收購結束,2013年產臨儲拍賣重新啟動,在前期收購成本支撐下,玉米價格下行空間及幅度也將受到有效抑制,這也成為當前市場普遍看好后市行情的主要依據之一。
雖然多方利好因素指引后市玉米價格維持偏強態勢,當前明顯偏高的期現貨價格仍在鮮明地提示著風險的靠近,即便上有臨儲政策托底“護駕”,市場并非全然指向“一邊倒”的上漲趨勢,來自多方面的偏空因素仍舊不可忽視。
臨儲大庫存后期必須釋放
當前臨儲收購量有多大,后期投放壓力就有多大,按目前臨儲收購節奏,結合后期1個月的收購周期,臨儲收購總量破“八”是大概率事件。再加上去年臨儲陳糧庫存,后期臨儲放糧壓力顯而易見。面對如此巨大的玉米庫存,無論從為明年收儲騰庫、國家持糧成本,還是從穩定市場供需結構等各方面考慮,后期政策糧入市都將是勢在必行之舉。
一旦政策糧投放市場,雖然考慮成本因素,難以低于收購成本價格投放,但其抑制價格上漲的效應必然持續顯現。而市場貿易所追求的便是漲價帶來的利潤收益,一旦政策糧投放市場,價格上下空間被鎖定,那么對于高成本持糧的貿易主體將是何等尷尬?
后期政策走向不明
面對如此巨大的臨儲庫存及大量質量偏差糧源,后期政策層面將以怎樣的形式進行投放目前尚不可知。去年在臨儲拍賣的同時給出了運輸補貼、深加工補貼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今年后期政策導向何去何從將直接影響后市糧價走勢。
鑒于今年臨儲糧源質量的參差不齊,從質量偏差玉米投放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考慮,不排除后期政策糧入市的同時國家給予相關采購主體適度補貼的可能,用糧企業提前儲備高價貿易糧的價格風險仍舊巨大,亦未必是高明之舉。
下游消費整體疲軟
目前臨儲收購量已經占到東北產區總產量的絕大多數,雖然收購量中含有一定“水分”,如河北玉米倒流、國儲輪換糧轉臨儲、產量數據有待商榷等等,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下游消費的嚴重疲態。
今年以來,生豬養殖持續虧損,養殖戶信心大受打擊,生豬存欄創近年新低。玉米深加工消費下滑,深加工開工率一直維持低位,整體消費疲軟局面在今年內有效改善的可能性不大。無論政策如何“救市”,消費不給力都將是壓制玉米行情走勢的致命硬傷。
新玉米上市沖擊
從近幾年市場價格來看,每年8、9月份華北春玉米及東北黑龍江早熟品種玉米會率先上市,并拉開玉米價格下跌的序幕。因此,即便后期玉米價格維持高位,8月份以后新玉米上市帶來的價格沖擊也不得不重點考慮,即在后期新玉米上市前,可供陳糧價格上漲的時間相對有限。
從整體趨勢來看,臨儲大庫存及政策糧入市之必然性,基本鎖定了后市玉米價格的波動區間,而因政策不明確及下游消費短期缺乏恢復動能、后期新玉米上市沖擊陳糧價格等偏空風險影響下,無論是貿易商抑或是用糧企業,高價囤貨或高價大量備庫均非理性之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