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市場處處是僵尸 平均只有十個月生命的畸形態勢
2015/4/21 8:33:3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十月,原本是懷胎過程的喜悅時光,但這段個時光,如今卻是絕大多數App從生到死的所有時間。在App市場表面形式一片大好,徹底主宰我們生活、工作、娛樂的當下,絕大十月,原本是懷胎過程的喜悅時光,但這段個時光,如今卻是絕大多數App從生到死的所有時間。在App市場表面形式一片大好,徹底主宰我們生活、工作、娛樂的當下,絕大多數用戶只是在App海洋中只取一瓢飲,其他的則是自生自滅,日現頹勢。
在當下,App市場遵循著絕對的“二八定律”。只有占總量20%左右的App出現在用戶屏幕中,并攫取絕大多數盈利。雖然大家都不喜歡“2”這個數字,但卻又都無限向往著成為“二”中的一員。做App中的那個“二”到底有多難?
處處是僵尸!App市場顯現畸形態勢
移動互聯網浪潮以洶涌澎湃地兇殘態勢出現數年,這其中發展勢頭最為迅猛的自然是與用戶接觸最為緊密的各種App。但在經過長時間的沉淀后,App市場不僅沒有呈現穩固發展態勢,反而愈發浮躁。不僅生命周期越來越多,還開始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艾媒咨詢分析師表示,“App的生命周期平均只有十個月,85%的用戶會在1個月內將其下載的應用程序從手機中刪除,而到了5個月后,這些應用程序的留存率僅有5%。”
國外應用分析商Adjust的分析報告顯示,在AppStore中,中國僵尸應用占比高達81.3%,為全球最高。既然在審查嚴格的AppStore中尚且如此,那在魚龍混雜的安卓應用商店由于審查不嚴,垃圾App、僵尸App更是尾大不掉。目前國內應用市場充斥著超過400萬個App,其中無人問津、下載量、曝光率極低的App幾乎達81.3%。即使是在火爆的手游分支領域,僵尸App也高達79%!
而除了應用商店審查不嚴的因素外,App研發門檻低是另外一個重要原因。較低的進入門檻和一夜爆紅的可能性,讓很多草根創業團隊將App市場當作最好的“根據地”。但一方面由于技術的欠缺,導致App素質極低,甚至市場中30%左右的App靠自助生成軟件生成;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資金,導致推廣力度極低,只能在App市場中黯然“老去”。可以說,現在的App市場態勢是畸形的,沒有呈現良性循環的發展態勢。
手機廠商、大平臺火上澆油壟斷造成非正常死亡
造成做App中的那個“二”非常困難的原因,還與手機廠商和以BAT為代表的大平臺依靠自身資源、技術、用戶基數形成壟斷有關。騰訊、百度、360等大平臺幾乎已經完成對App分發渠道的全面控制,不管是資源的傾斜、分成規則的制定、推廣的力度等,都幾乎全由它們說了算,App開發團隊很難掌握主動。由此導致很多優秀App限于人脈和資金,不能被大眾用戶所熟知。
此外,國內手機廠商也開始注重對自有應用商店的發掘,除了預裝眾多熱門App以外,還把控著自有應用商店中App的輸出權。以小米為例,其自有應用商店2014年底單日下載量超過5000萬!而且獲取用戶成本極低,只要是小米手機用戶,一般都會綁定小米賬戶,并保持一種黏性。這對于豌豆莢、應用匯等二線應用商店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更別說騰訊憑借QQ、微信用戶,牢牢地綁在自家的平臺戰車上。
手機廠商和大平臺的壟斷,讓原本寄希望于二線應用商店出頭的App來說,成功變得愈發不可能,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則再度提高。這是App市場難以祛除的頑疾,短時間內看不到“合久必分”的苗頭。
呼喚變革否則路越走越窄
不可否認的是,App市場現在的發展勢頭還是非常迅猛。但我們不能因為表面的歌舞升平,就忽略它即將腐爛的趨勢。如果做“二”越來越難,做“八”成為習慣,必然會最終導致整個App市場的萎靡。因此,變革必須從現在開始。
從本質上來說,App提供的只是內容和服務,所謂的Logo、UI、功能等只是附注其上的框架而已。既然在目前的框架下難以成為那個“二”,何必轉換思維,將App現在的形態徹底改變?以一種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的形式出現。這樣一來,以提供內容和本質的App將杜絕劣質產品的出現,壟斷自然土崩瓦解,就連“刷榜”也會成故紙堆中的一員。
或許現在還沒有更好的形態出現,但相信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既然App能取代網站、PC軟件客戶端,未來有后起之秀取代App,又有什么不可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