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4.0時代下中國制造將如何演變?
2015/4/22 8:33:4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不久前,德國總理默克爾還在漢諾威CeBIT展開幕式上繼續不遺余力地向全世界推銷德國制造和“工業4.0”。3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不久前,德國總理默克爾還在漢諾威CeBIT展開幕式上繼續不遺余力地向全世界推銷德國制造和“工業4.0”。3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又強調要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升級。
“工業4.0”、“中國制造2025”戰略推進得如火如荼,植根于美國的“工業互聯網”也決心再進一步�!肮I互聯網+”的概念最早由通用電氣(GE)于2012年提出,隨后美國五家行業龍頭企業聯手組建了工業互聯網聯盟,將這一概念大力推廣開來。
近日,在GE的媒體溝通會上,又有消息傳出,為了應對全球制造業的競爭與發展,美國政府可能會對工業互聯網進行巨額投入。
制造2025是戰略,不是概念
“中國制造2025”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度,“工業4.0”也有德國總理為其站臺。雖然,“工業互聯網”從未被美國政府官方“欽定”為國家制造業戰略,但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由于其為美國行業龍頭肯定,因此,“工業互聯網”被認為是美國制造業發展頗具代表性的戰略。
“工業互聯網是以信息化手段作支撐,落腳點在資產優化和運營優化,進而帶來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和產能轉型。”GE中國軟件業務總經理楊濤解釋道,“‘工業4.0’關注的是生產制造領域,而工業互聯網更關注制造企業的整體生態鏈�!彼龢O力強調了二者不同。
與此相似的是,“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緊密結合的特色以及十大優先發展領域也在被強調: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等十大領域,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
“工業互聯網”“工業4.0”“中國制造2025”三者有互通之處,即使有些業內人士也難以區分三者的區別,但有一點共識是,它們引領的制造業正處在不斷的競爭和發展中。
“這是三個國家制造業的三張品牌,各國都想全力打造制造業的品牌�!辟惖现菐旎ヂ摼W研究所副所長陸峰,對記者道出了三大制造業概念都在被竭力推行的緣由。
但業內人士指出,三者異曲同工,均強調信息技術和產業生產的結合。在北汽福田汽車生產力研究專家、特級總工程師任起龍看來,三者爭搶制造業的地盤最終也將殊途同歸。
在2014年4月,GE與AT&T、思科、IBM、英特爾等企業在美國波士頓宣布成立工業互聯網聯盟后,楊濤透露,GE今年將參與中國相關工業互聯網行業協會的建立及工業互聯網標準制定工作。
任起龍表示,就“工業4.0”戰略的實施而言,繼續保持并不斷強化德國在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裝備、基礎器件、工業軟件、工業電子及交叉融合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并力圖在虛擬仿真、人工智能、智能工廠、智能產品、信息物理空間(CPS)等新的技術領域搶占先機,占領優勢“地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