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高速公路新底氣:PPP模式受青睞
2015/4/30 8:33:2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3月底,龍瑞高速公路招標段第一段,芒市到畹町,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趕到工地時,地上正在鋪設厚厚的瀝青,工人開著兩臺壓路機來回平整路面。現場機械聲音震天,雖然天氣稍3月底,龍瑞高速公路招標段第一段,芒市到畹町,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趕到工地時,地上正在鋪設厚厚的瀝青,工人開著兩臺壓路機來回平整路面。現場機械聲音震天,雖然天氣稍有陰霾,但工人們積極性依然很高。道路一旁是大片的茶樹地,遠方是傣族小村落,看起來一片祥和,仿佛不知道旁邊高速公路修好后會給當地居民帶來哪些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只是正在修建的云南高速的一角,放眼全省,正有14條類似的高速公路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著。
經濟發展,道路先行。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已達11.19萬公里,總里程穩居世界第一。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5000公里以上的省份,由2013年的6個增加到8個。其中,云南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已達3255公里,2015年計劃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將突破4000公里。
但由于云南高速公路網絡布局不均衡、總體規模不足,區域快速通達水平還較低,公路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還未全面顯現。特別是基礎建設投資融資難的問題,對經濟相較中原地帶更加薄弱的云南省來說,更亟待充裕的資金。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物流工程系副主任郎茂祥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現在高速公路投資已經告別了增速最快、盈利最多的時期,現在建一條高速公路必須要設計盈利周期,否則就很難吸引到外界的資金參與進來。”郎茂祥指出,高速公路即使有資金進來,應該也是符合高速公路行業特性的模式。另外,這一模式還要有利于減輕地方政府壓力,從近期中國經濟導報在云南采訪的情況,PPP模式正日益受到青睞。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從項目適用范圍、部門聯審機制、合作伙伴選擇、規范價格管理、開展績效評價、做好示范推進等方面,對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提出具體要求。《指導意見》將PPP項目分為經營性項目、準經營性項目和非經營性項目三類。這為包括云南在內的地方高速公路引入PPP模式,產生了進一步的積極影響。
高速公路快速發展帶動地方經濟
新常態下的中國宏觀經濟雖然沒有了以往大干快上的投資熱情,但為了實現穩增長和保就業,基礎設施建設在2015年充當了重要角色。興建高速公路再次成為地方政府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
近期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曾公開表示,“從總體上來講,我國交通運輸緊張狀況有所緩解,但與當前擴大內需、發展實體經濟,不斷改善民生的需求相比,交通運輸的基礎設施總量規模還不足。因為交通基礎設施對于經濟社會發展,中央確定的原則是適度超前。”
高速公路產出的收益長期看遠大于投入。美國是目前全世界高速公路里程最多、公路網絡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為建設高速公路投入了900多億美元巨資,但其在1956~1980年的24年間,僅從增加運輸效益和減少交通事故等方面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就高達1390億美元,為總投資的1.54倍,如果考慮其他方面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收益相當巨大。
從初期的嘗試到大規模建設,中國的高速公路在短短的20年里走完了發達國家40年要走的路,而大規模高速公路網的形成,對于經驗不足的管理者,已經形成了嚴峻的挑戰。
根據最新的國家公路網規劃,預計從2013年到2030年17年間中國將把約2.5萬億元投資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建設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如何降低資產負債率,又如何和民間資本合作,已經成為各地交通部門亟須解決的問題。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向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在國家宏觀規劃投資刺激下,基建如高速公路在得到充分融資時,是會立竿見影地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但在這種刺激下,發展難持久,需要有一個持續的資金流動,為未來5年甚至10年做規劃。”補助不變,錢從哪來?
近期,云南省省長陳豪曾帶隊與交通運輸部在京會談,請求將云南國高網項目補助標準提高到50%,請求把云南一批公路、水路項目納入“十三五”規劃實施。不過,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表示,“十二五”規劃年底就要結束,對云南國高網項目補助標準不再進行調整,將會在“十三五”規劃中加大對云南等中西部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國家補助不再增加,云南省將如何完成“十二五”末的交通建設任務呢?按照云南省的規劃,今年要實現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000公里的目標,也就是說還要繼續通車745公里,修建14條高速公路。而據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云南調研發現,只有龍瑞高速公路等幾條基本修建合攏,有望近期通車。
任務不可謂不重。對此,云南省公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路投資建設的提速,就必須以籌融資規模的同比增長為基礎。”每年200億元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任務,意味著需要近500億元的資金支持,這極為考驗地方政府的戰略定力和籌融資能力。該公投公司負責人表示,籌融資工作必須緊緊圍繞保運轉、穩增長、促發展這個根本目標,逐個破解難題。
不過目前籌融資形勢更趨復雜。云南省公投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新的融資政策環境下,以往的一些融資模式將難以適應新的投融資政策。首先,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壓力更大。從目前云南省高速公路發展形勢看,昆明周邊相對發達的州市都已經通高速公路,今后新建的高速公路大多數都是收益差、實施難度大的“硬骨頭”。其次,是經營體制改革更緊迫。適應經濟新常態,就必須沖破那些不合時宜的思想禁錮,破除那些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改革那些與新常態格格不入的作風和方式。
新常態需要新動力。中研普華研究員李湖認為,“國家鼓勵推廣PPP模式從政府主體角度看,可減少財政壓力。而社會公眾也可以受益和得到實惠,同時PPP模式也為資金雄厚的民間資本進一步發展提供契機。”目前國內云南、黑龍江、重慶、安徽和江蘇等省份已經逐步進行PPP相關探索。
引入PPP模式
目前,云南省正在探索推行政府與社會合作建設高速公路的PPP模式,多渠道引進社會資金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而這樣的商機已經被多家央企看中,并踴躍來滇商談交通建設合作事宜。近期,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央企,紛紛把目光投向了云南交通投資。
據悉,2014年,云南省與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高速公路合作投資建設協議》。雙方共同出資,采用合作建設的方式,投資、建設、經營管理嵩明(小鋪)至昆明、宣威至曲靖、蒙自經文山至硯山3條高速公路。2015年,云南省與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建公司將把云南省作為重要戰略投資區域,在“十二五”末及“十三五”期間,計劃在云南省投資1000億元。
對于社會資本來說,投資回報是他們最為關注的問題。據介紹,云南省在《進一步加快高速公路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明確,積極向社會開放,提供優惠政策,創新投資模式,吸引和鼓勵各類大型企業集團、民間資本以多種方式投資建設云南高速公路。對符合《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經營性收費公路,按照“一路一測、橋隧分開、還本付息、投資回報”的定價機制,合理制定收費標準。積極引進有實力、有信譽、有資質的投資者,以合資、合作、合股和獨資等形式,采取BOT(建設-經營-轉讓)、BT(建設-移交)、TOT(移交-經營-移交)等方式開發建設高速公路項目。
“其實建一條高速公路,從建成通車到產生收益需要3~7年的時間,而且還要看地段,如果是能夠產生比較好經濟效益的收費公路,那么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問題應該不大。就怕有些高速公路經營十多年還是虧損,這樣社會資本就不愿意進入。高速公路盈利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了,如果有資金進來,應該也是有選擇的。但是有選擇的投資也可以減輕地方政府壓力。”中商產業研究院交通運輸行業分析師李彬分析。
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賈康表示,“這一融資模式解決了部分項目的資本金問題,使公司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額的現金,緩解了公司還本付息的壓力,同時也開創了國內以公路資產為標的開展融資租賃的先河,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盤活存量資產,拓寬融資渠道,優化資本結構,提高資本運作能力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促進作用。”
“目前發展PPP的重要創新點是健全標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要在現代契約精神下,政府真正能夠與民間資本合作‘經營城市’,實現超常規發展。”賈康強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