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桶油”換掌門人引市場震動 合并傳聞再甚囂塵上
2015/5/7 8:36:1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三桶油”在同日更換“掌門人”引發市場震動,擱淺多日的三大油企合并傳聞再次甚囂塵上。高層領導大調整,很可能是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下一步改革鋪路。不過石化雙“三桶油”在同日更換“掌門人”引發市場震動,擱淺多日的三大油企合并傳聞再次甚囂塵上。高層領導大調整,很可能是為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下一步改革鋪路。
不過石化雙雄在4月底就合并傳聞分別發布公告稱,未得到來自于任何政府部門有關上述傳聞的書面和口頭信息,多數市場人士均表示不看好中石油、中石化的合并。
一位接近中石化核心層的人士告訴記者,從目前來看,“三桶油”整合的可能性非常小,在具體操作層面“整合成本與難度都很大”,即便整合,龐大的規模對于石油公司效益和海外競爭力的提升并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
2014年,全球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分別位居第3、第4和第79位,然而利潤卻遠遠落后于位居第五、六位的埃克森美孚和英國石油公司。
針對中國國家石油公司大而不強的現狀,中國石化勘探開發研究院的專家濟民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體現,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基本功能沒有得到有效發揮,表現在企業的經營行為對市場的變化不敏感,應急反應能力缺乏,導致規模膨脹效益不佳。
一直以來,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打破壟斷,促進競爭是石油石化行業的主流觀點。近年來,政府推動的油氣價改、頁巖氣等非常規能源引進民資,都意在實現市場化這一目標,尤其是美國頁巖氣革命,讓全球石油石化行業意識到能源市場主體多元化的巨大能量。
而中國民眾對于石油石化行業的壟斷性多有詬病。一旦中石油與中石化合并,中海油與中化合并,按照花旗銀行測算,將占據中國上游石油天然氣生產份額的77%、冶煉產品的79%、零售石油的90%以及將近100%的油氣管道。
屆時,中國陸上油氣市場將無人能與中石油、中石化合并后的新公司進行競爭,寡頭壟斷現象將更加突出。中國經濟學會理事、經濟學博士劉滿平在其《油企合并探究:“中石油+中石化”加劇壟斷是倒退》一文中表示,這“有悖市場化改革方向,是一種倒退”。
事實證明,中國石油企業在“走出去”的20多年歷程中,之所以出現諸多挫折,是因為“國家石油公司”這一標簽讓很多市場化國家心有芥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