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流“最后一公里”:同城快遞市場蘊藏巨大潛能
2015/5/20 8:33:4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當前,快遞行業一方面面臨著配送慢,取貨慢,服務參差不齊,無法確保派件損毀不安全等現實問題;另一方面又面臨著移動互聯網的沖擊,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并購、重組,規模擴當前,快遞行業一方面面臨著配送慢,取貨慢,服務參差不齊,無法確保派件損毀不安全等現實問題;另一方面又面臨著移動互聯網的沖擊,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并購、重組,規模擴張現象越來越嚴重,市場聚集效應加速。自2010年以來,國內快遞業逐漸形成了以“三通一達”、順豐、EMS等壟斷寡頭的局面。
盡管如此,國內快遞行業依舊呈現出欣欣向榮之景。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雙11”期間,全行業共處理快件5.4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56%;最高日處理量達到1.026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57.8%。雖然巨頭林立,但隨著用戶對“最后一公里”和個性化配送服務的要求,這一市場仍然蘊藏著巨大的潛能。而在所有的模式和機遇里,大家最為看好的就是O2O了,而快遞O2O中發展最快的莫過于基移動于互聯網的同城快遞了。
同城快遞為什么會爆
隨著阿里、京東的上市,各自在物流上的布局必將迎來一番大戰。從目前的情景來看京東略占上風。淘寶、天貓的商家對傳統快遞依賴較強,京東的自建物流體系,在速度和服務上,遠超于淘寶、天貓所依賴的第三方物流,雖然阿里的菜鳥網絡推出也已有時日,但一直以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與理想中的情形還相差甚遠。同城快遞的爆發,不是一種偶然,而是必然。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阿里和京東在長線物流布局上給了這些本地化物流企業發展空間。與其說阿里和京東在布局物流網,還不如說是在各自的地盤上建立“大而全”的電商生態。眾所周知,物流的閉環是一個極其繁瑣的工程,從“訂單——收件——干線運輸——中轉——干線運輸——派件”等各個環節的打通需要不少時日,而這恰好給了一些“小而美”的快遞企業彎道超車的機會。
其次,用戶對“最后一公里”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購物習慣的養成,人們對物流時間和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同城購物的一線城市的用戶來說,對“極速達”和“限時送”有著迫切的期待,大都希望在下單的一刻就能看到商品。
再次,同城快遞解決了傳統物流無法解決的問題。被傳統快遞行業拒之門外的商品,如液體、綠植、易碎品、電子產品、大件物品,甚至寵物都可以通過同城快遞來解決。
最后,社會化物流正在倒逼傳統物流變革。所謂社會化物流就是利用移動互聯網開創全新的智能化配送,整合社會閑散人力資源,信息化對接客戶需求,對發件人所處區域內的配送人員進行有效地調度,配送人員可以更加便捷地選擇離自己最近的訂單,及時、精準地為客戶提供配送等服務。同城社會化物流不僅可以節約運輸成本,還可以減少臨時倉儲環節,使快件生命周期將會更短。
快遞O2O轉型為什么會失敗
隨著O2O的興起,快遞行業面臨市場多元化的挑戰,謀求轉型勢在必行。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順豐嘿客,一推出就受到大家的熱捧,一段時間后質疑聲和批評聲此起彼伏。
自5月順豐在全國范圍開出518家門店后,截至目前,順豐嘿客已覆蓋160個城市,總共2232家門店。按理說擁有國內最為完善的物流配送倉儲能力、龐大的線下門店、強大的擴張能量的順豐嘿客,幾乎具備了所有O2O電商成功案例的特質,但最后卻被扣上了“四不像”的帽子,店面過于冷清、客源稀缺。順豐嘿客為什么會失敗,筆者認為其中有兩個重要的原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