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線城市豪宅成交復蘇 土地市場競爭愈演愈烈
2015/5/29 8:33:3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自“3·30新政”、央行年內連續降息等一系列利好釋放以來,為住宅市場成交增添了動力,改善型豪宅也是加速快跑入“牛市”,加之近兩年諸多前地王、準豪宅項目扎堆,四自“3·30新政”、央行年內連續降息等一系列利好釋放以來,為住宅市場成交增添了動力,改善型豪宅也是加速快跑入“牛市”,加之近兩年諸多前地王、準豪宅項目扎堆,四大一線城市的樓市“豪宅年”的競爭格局已然形成。與此同時,國內股票市場正值“牛氣沖天”,由此,大賺一筆的股民們獲利套現重返樓市,更是為豪宅市場帶來強勁的消費力。
一線城市豪宅復蘇
4月28日,綠城公司宣布,位于上海外灘董家渡的綠城黃浦灣新房源頂層以每平方米38萬元報價,刷新申城公寓價格記錄,其每套房源的總價都將超過一億元。同時,瑞安集團日前也宣布將推出位于上海市中心的超級豪宅—位于新天地的翠湖四期項目,業內人士稱,上海豪宅市場重返生機,房地產商競相推出高端項目,迎合對于樓市前景充滿信心的超級富豪買家。
隨后,深圳也被曝出將首度出現單價20萬元以上的地產項目。緊接著,北京豪宅市場再傳“破天花板”的消息:東四環附近的霄云路8號將有單價36萬元起,最高50萬元/平方米的頂層近1000平方米空中四合院問世。
根據世邦魏理仕地產咨詢服務公司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有1071套豪宅售出,每平方米的平均成交價超過10萬元,總售價達到168億元,較之去年同期的70億元增長140%。世邦魏理仕中國區研究部執行董事陳仲偉表示:“高端房地產領域今年有一個非常好的開端,開發商將會更積極地推出豪宅以迎合購買興趣的復蘇。”
記者注意到,自“3·30”樓市新政發布后,4月以來,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樓市成交量環比、同比均出現大漲。進入5月以來,四大一線城市的高端物業市場回暖明顯,在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甚至重現“日光盤”,即開盤當天即告售罄的情況。
在新政帶動成交量上漲的同時,上海新房市場成交結構也發生較顯著的變化,隨著樓市轉暖,豪宅市場日趨活躍,上海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數據顯示,今年單價6萬元/平方米以上的豪宅套均面積為200平方米,而2014年和2013年分別為233平方米和246平方米。成交方面,今年以來,豪宅成交量延續去年9月以來的良好態勢,即便在2月春節淡季也毫不遜色。價格走勢方面,去年9月以來表現相對平穩,在9萬元/平方米上下徘徊。雖然5月成交量再有很大突破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均價創新高已成事實。總體來看,豪宅和市中心物業成交旺盛是推高均價的主因。截至5月24日,8萬元/平方米以上的豪宅成交76套。
上海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高級經理盧文曦表示,比如具有標桿意義的湯臣一品,開盤十年僅賣了139套,去化速度相當慢。近幾年購地成本越來越高,對房企資金鏈也是一大考驗,小戶型豪宅由于面積小,資金回籠壓力相對輕一些,因此房企需要尋求價格和去化的平衡點。從今年成交排名前十的豪宅來看,占比最集中的總價段在1000—1500萬元/套之間,面積大多在250平方米以內。未來豪宅發展趨勢或是二八格局,即80%的豪宅走小戶型的“輕奢路線”,房企更愿意把這類豪宅當項目開發,以能快速去化和利潤為目標。而另外20%的豪宅企業會把它當“作品”對待,利潤可能不是最主要目標,更多賦予標桿的地位和企業形象展示。
此外,2015年被稱為“北京豪宅元年”,房企在北京的豪宅營銷戰爭從5月開始正式打響,一些品牌房企積極推盤,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對后市的樂觀。5月上半月,北京每平方米6萬元級以上豪宅共簽約51套,其中海淀區樓市整體進入10萬元/平方米時代。
而在經歷了一個季度的低迷后,深圳豪宅市場有望迎來今年第一波推盤高峰。深圳美亨投資統計數據顯示,二季度開始,總價超千萬元的豪宅將扎堆入市,約有3400套,占豪宅總量的七成。據中原地產統計,4月深圳一手豪宅項目成交量明顯回升,共成交268套,合計5.33萬平方米,面積環比增加36.2%,同比去年4月大增288.2%。其中,住宅類豪宅共成交4.65萬平方米,環比增加28%。同時,豪宅進入快速去化階段,至4月底去化周期為10.4個月。從中原、美聯和安居客近期成交來看,購買豪宅的客戶中,80%以上是自用客,投資客則較之以往大幅減少。
土地市場供需兩旺
值得一提的是,據CRIC統計數據顯示,4月,一線城市實現經營性用地成交168萬平方米,總價228億元,分別環比上漲4%和12%,二、三線城市則均有大幅回落。相對占比來看亦然,一線城市占比穩步趨增,成交面積占比較為穩定。同時,一線城市的土地出讓價格也在同步追高,地王頻出,溢價飆漲。4月份,一線城市溢價率高達34%,當月成交的16幅地塊中,半數為高溢價成交。
據了解,有賴于市場強勁的消化能力,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近期供地計劃頻頻。北京市國土局5月6日公布2015年度國有建設用地第一批商業住宅用地供應計劃,首批供地塊總計61宗,土地面積約601萬平方米,約占全市年度商品住宅和商服用地計劃供應量的52.3%。同樣,上海也加快推地節奏,4月23日推出3幅重磅地塊,起始總價達144億元,創年內之最,其中大寧地王姊妹地塊起始價超69億元;不到20天,上海又于5月11日—13日連發3個土地出讓公告,掛牌出讓7宗地塊,總計土地面積29.36萬平方米。廣州也于4月底連續兩日掛牌“地王級”地塊:4月29日,天河廣日電梯廠地塊入市,建筑面積約24萬平方米,起始價超過38億元;4月30日,另一花都區巨無霸地塊27億元掛牌入市,建筑面積高達98萬平方米。就連鮮有土地出讓的深圳,也在5月19日發布2015年第二批城市更新單元項目,至此,2015年兩批次城市更新單元計劃已達到32項,總拆除用地面積達175.8萬平方米。
德佑鏈家數據顯示,1-4月,北上廣深成交的住宅建筑面積分別為124萬平方米、184萬平方米、46萬平方米和4.7萬平方米。在一線城市率先回暖的情況下,開發商對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仍有很大信心。鑒于北上廣深土地瘋狂入市及開發商蜂擁回歸,加上樓市回暖帶來的行業信心提振,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一線城市土地市場將保持供需兩旺態勢,且房地產開發投資、房屋新開工面積都將快速增長,成為提振行業的主力軍。而隨著土地可供應量逐漸減少,一線城市的土地競爭會愈演愈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