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互聯網+外貿”發展模式及趨勢分析
2015/5/29 8:33:3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外貿行業發展不景氣2014年,受到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以及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等因素影響,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了2.3%,沒有外貿行業發展不景氣
2014年,受到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以及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等因素影響,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了2.3%,沒有達到去年初制定的增長7.5%的目標。傳統行業出口處于嚴冬,外貿影響比較大,經濟形勢復雜。美國經濟復蘇明顯,歐美經濟繼續低迷,傳統歐美市場訂單增加不明顯,整個外貿行業很不景氣。
海關總署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2.3%。其中,出口14.39萬億元,增長4.9%;進口12.04萬億元,下降0.6%;貿易順差2.35萬億元,擴大45.9%。按美元計價,2014年,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3.4%、6.1%和0.4%。
世界經濟的低速增長,以及國內傳統競爭優勢弱化,給了國內出口產業越來越大的壓力,同時這也成為技術進步和產業調整轉移的動力。2014年外貿轉型升級的成效繼續顯現,服務貿易成為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目前,傳統外貿企業受世界經濟大環境及成本上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成本上升、訂單減少、行業競爭、自身局限性等。
“互聯網+”對外貿帶來的新氣象
當前,中國制造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跨境電子商務不僅可以優化產業鏈、擴展中小企業發展空間、增加就業,還具有重塑國際產業鏈、提升品牌競爭力、建立全球貿易新秩序等作用。
改變價值鏈格局。在跨境電子商務模式下,傳統的國際貿易供應鏈更加扁平化,傳統貿易中一些重要的中間環節被弱化甚至替代,原來貿易商、批發商以國外的進口商等環節的中間成本被擠壓甚至完全消失,這部分成本被很大程度轉移出來,變成生產商的利潤,另一部分成為消費者獲得的價格優惠,國際貿易的成本在產品價格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互聯網+外貿的跨境電子商務幫助“中國制造”實現利潤回歸。
助力企業快速成長。隨著全球互聯網、電子商務以及現代物流和支付的發展,在電子商務平臺的幫助下,“中國制造”的出海通道更為通暢,營銷方式更為靈活,跨境貿易更為便利。跨境電商平臺提供的專業服務可以代替傳統貿易中貿易、金融、外語等專業人才的作用,使過去復雜的國際貿易變得簡單、透明。這些可使小企業進入國際貿易的門檻和進出口成本大大降低,有助于幫助中小制造企業快速成長。在跨境電商平臺的幫助下,小企業有機會與大企業平起平坐、同臺競技,互聯網真正幫助了小企業發展,為小企業開創了參與全球經濟貿易的先河。
凸顯“中國制造”優勢。“互聯網+外貿”能有效打破渠道壟斷,節約交易成本,縮短交易時間,開拓營銷渠道,為我國企業創建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有效途徑,尤其是給一些“小而美”的小企業創造新的發展空間。借助于跨境電子商務,誕生很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品牌。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中國制造商將產品以跨國在線零售方式或者小額批發的方式直銷到海外,中國制造的商品可以借助電子商務賣遍全球,打通一條通往全球的便捷通道。現如今,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已逐漸形成一條涵蓋營銷、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務的完整產業鏈,能為我國外貿代工企業轉型升級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幫助傳統外貿企業向高附加值的研發設計、銷售服務以及自主品牌的建立進行轉型升級,增強外貿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拉動服務貿易發展。跨境電商的發展解決了小企業找外貿訂單的問題。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小訂單與小需求完成對接,相比傳統貿易方式極大地節約了成交成本。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則通過一站式服務,保證高效低成本地完成交易的同時,滿足外貿“跨境”國與國之間管理差異化要求。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模式是中國市場需求催生的原發性創新,是互聯網時代貿易便利化的有效創新。正改變國際貿易服務業利益格局。外貿綜合服務業通過系統化、流程化操作,一站式為中小微企業完成通關、退稅、物流、外匯、融資等全部外貿流程服務,針對性地應對了我國中小微企業參與外貿數量巨大、運行效率低、外貿專業度弱的現狀,整體提升中小微企業外貿效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