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住房空置率調查:低于30% 屬安全范圍內
2015/6/5 8:33:2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6月4日,騰訊網、騰訊房產研究院與中國房地產報、《騰訊智慧》聯合發布《2015年5月全國城市住房市場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認為中國住房空置率整體低于6月4日,騰訊網、騰訊房產研究院與中國房地產報、《騰訊智慧》聯合發布《2015年5月全國城市住房市場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認為中國住房空置率整體低于30%,屬于安全范圍之內。
5月11日至5月20日期間,全國196個城市有超過50萬人參與網上調查,產生有效問卷468130份,其中,一線城市65694份,二線城市183623份,三、四線城市218813份。調查主要圍繞“被調查者基本信息、全國住房空置率、房產消費信心指數、房產投資需求和全國市場供需現狀”五個維度展開。
報告指出,由于城市不同,住房空置率水平差異懸殊。新城區道路交通、公共設施及消費配套跟進不足是導致“空城”的核心原因,只有加大配套投入、政策多方引導才能真正“造城”。
造成空城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樓盤庫存問題。目前,受央行降息等利好政策影響,一、二線城市樓市復蘇跡象明顯,但部分三、四線城市深陷巨量庫存難以好轉,全國市場分化嚴重。
空置率整體低于30%部分城市超警戒水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5年春會期間,IMF副總裁朱民表示,“目前中國樓市的首要問題是空置率太高,空置面積達10億平方米�!盜MF對于中國住房空置率的連續關注,不斷觸動房地產市場的敏感神經。作為衡量樓市泡沫的重要指標,中國住房空置率到底有多高?
本次調查報告結果顯示,目前一線城市住房空置率22%,二線城市24%,三、四線城市26%。業內普遍認為,由于中國區域投資習慣與其他國家的不同,空置率30%是中國樓市“警戒線”的合理水平。因此,目前全國住宅市場空置率尚處于安全范圍內。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區域的房地產市場走勢與庫存去化程度高度相關,市場整體分化嚴重。一、二線城市中,70%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所在的小區入住率大于70%,整體入住率水平明顯高于三、四線城市。
同時,同一城市不同城區的空置率水平差距明顯,郊區入住率水平明顯低于主城區。尤其是三、四線城市郊區或新城區的空置率明顯高于警戒水平,市場狀況不佳。
騰訊房產研究院院長吳衛東指出,中國依然處在城市化進程中,新城區入住率偏低是階段性、結構性矛盾。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不僅在于提升住宅的基礎配套,公共交通服務、產業入駐、教育醫療設施等各類配套的匱乏與缺失,均是新城區無人購買或購買后不愿意居住的核心原因。
周期超10年三四線城市去化庫存壓力巨大
三四線城市購房消費信心指數的低迷,與庫存去化難題有很大關系。自去年年底以來的一系列樓市刺激政策放出后,利好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并未“調頭向上”,部分城市新房住宅庫存量驚人。
報告指出,一般而言,新房住宅庫存量可供市場銷售1-1.5年,市場將保持平穩格局,過高或過低的去化年限,都將通過價格波動、成交量波動而得以修正。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三、四線城市新房住宅平均需要26個月才能消化當前的庫存量。其中,湖北十堰、安徽宿州、山東威海等三個城市的去化年限均在10年以上,供求關系嚴重失衡。而在去化年限超過或接近5年的前10個城市中,安徽省占據一半,成為新房住宅庫存問題最突出的省份。
相比之下,一線城市由于開發區域有限,因此去化年限均在1年左右。其中,深圳去化年限僅0.8年。新房住宅的“供不應求”,使得深圳房價自2014年12月起開始反彈,并連續6個月領漲全國。330房產新政后,深圳部分區域甚至出現房價“飆升”現象。
吳衛東認為,一、二線城市新房住宅整體供求水平處在動態平衡中,過低的去化年限(低于0.9-1年)有可能導致房價快速上漲,1-1.5年的去化年限將有助于穩定房價,而大于2年的去化年限將迫使局部區域開發商降價銷售。
政策利好購房信心指數提升股市收益轉向樓市
調查結果顯示,房產尤其是住宅購買關注群體的基本特征,與三、四月份基本保持一致:參與調查的受眾群體中,年齡主體分布在20-39歲,性別以男性為主,學歷水平在大專以上,個人年收入中位數處于城市較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除剛需外,改善型需求群體關注度明顯提高。
5月份消費信心數據方面,一線城市看漲指數繼4月首次突破50%之后進一步走高,52%的受訪者認為房價將繼續上漲,這與市場整體回暖趨勢一致。5月份,全國房價環比上漲0.45%,其中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5月房價環比上漲0.99%。
吳衛東分析認為,政策利好的刺激是5月房價環比上漲的主要原因。開年以來,除了央行多次調息,目前已經有包括北京在內的100多個城市調整公積金貸款政策,樓市政策已進入全面寬松周期。
他同時指出,樓市調控政策中,影響力最大的便是信貸政策,信貸額度及利率水平可以視為房地產市場的風向標。后續的房地產刺激政策,還會有包括降準降息等手段在內的多種可能性。
相比于一線城市的“回暖”,二線及三、四線城市的消費信心指數可謂“波瀾不驚”,繼續維持原有水平。其中二線城市看漲看跌指數均在36%左右浮動,三四線城市看跌指數在40%以上,市場悲觀情緒仍在持續。
有趣的是,樓市消費信心指數與股市指數相伴相生,在股市盈利之后轉投樓市的欲望明顯加強。面對“牛市”的誘惑,仍有約7成的購房者表示“不會把原計劃買房的錢投入股市”。同時,當問及“如果在股市中賺到了房子的首付款”時,選擇“抽出首付款買房”和“離開股市去買房”的購房者分別占40%和35%。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