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中車正式亮相資本市場 估值過高存風險?
2015/6/10 8:34:1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6月8日,南北車合并之后的中國中車復牌,同步登陸A+H股,正式亮相資本市場。 截至昨日A股收盤,開盤即封漲停板的中國中車報32.40元漲10.02%;H股6月8日,南北車合并之后的中國中車復牌,同步登陸A+H股,正式亮相資本市場。
截至昨日A股收盤,開盤即封漲停板的中國中車報32.40元漲10.02%;H股方面,漲逾4%,盤中最大漲幅一度超過13%。若以昨日收盤價計,其市值高達8842億元,位列世界主流軌道交通設備制造商的市值之首,比美國波音和通用汽車加起來還多。
高鐵并非一個人的狂歡。上周五,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鐵二局、太原重工等多只鐵路基建股集體漲停,仿佛是在熱情迎接中國中車登場。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中國中車復牌,鐵路基建、鐵路整車及輔助設備、鐵路運輸及物流等三大概念股有望全線爆發。
可以說,對于5000點,人們依然不畏高,還是看好國企改革、“一帶一路”等概念股。
但在激情之外,不少人恍惚覺得這一切有點似曾相識:2007年,值中國股市亢奮之際,某中字頭企業上市之初被捧為“最賺錢的企業”,結果卻狠狠地套牢了無數人。
那么,歷史會重演嗎?
耐人尋味的是,對于《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不止一位證券分析師表示“不方便發表言論”,只有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直言:“中國中車有可能像當年的這家企業一樣,它們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比如估值太高。”他進一步表示:“兩個同質的公司放到一起就能產生很大的經濟效益嗎?”
獨立經濟學家湯云飛亦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一般來說,僅憑一個概念,通常在股票市場上最多也就支撐個半年左右,很難持續熱度,之后的業績和后續進程都會暴露出各種各樣的深層次問題。”
不過,在國際金融投資家聯合會執行主席、首席經濟學家孫飛看來,中國中車與當年的情況還是有區別的:“此次股市大牛是貨幣流動型與資金推動型的。現在宏觀經濟有所下行,當年中國經濟在上行。而且,南車北車合并是一種市場化行為,而當年那家公司是資源壟斷。”他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
不過孫飛也坦言,如今很多公司市盈率高,嚴格來說是泡沫,市盈率越高,泡沫越大。“這種情況下,就要看企業未來業績能否持續增長,只要它是成長型的,就能化解泡沫破裂的風險,或者至少保持相對穩定,不至于因泡沫破裂而暴跌。”
當概念引發的熱度減退,中國中車的業績能否支撐起資本市場的信心?
“我是看好的,強強聯合。首先,國內市場還特別巨大,很多地方還沒有通高鐵,有些地方的規劃已經到了2020年;而國際市場更巨大,李克強總理當推銷員,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把鐵路修到美國都有可能。”孫飛說。
的確,面對海外規劃里程4.2萬公里、總規模約為2.3萬億美元的高鐵市場,“合體”后的中國中車競爭力大大加強。但也要看到高鐵競爭的激烈,龐巴迪、阿爾斯通、西門子等都是強勁對手。總之投資者一定要謹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