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中國互聯網+運輸:貨運O2O模式分析
2015/6/16 8:33: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研究結論】1.傳統運輸行業具有諸多弊病,基于O2O可改造空間巨大,有望誕生百億美金的公司;2.貨運O2O企業的服務模式主要分三種,分別是打車軟件的點對點模式【研究結論】
1.傳統運輸行業具有諸多弊病,基于O2O可改造空間巨大,有望誕生百億美金的公司;
2.貨運O2O企業的服務模式主要分三種,分別是打車軟件的點對點模式、改造企業管理系統的tms服務模式、泛點對點模式;
3.貨運O2O平臺搭建完成后,可衍生出保險、貨車售后維修、社交、金融等服務,具備潛在商業增值空間。
序·運輸行業規模性爆發
打車軟件徹底改變了傳統出租車行業的叫車模式。各類軟件通過技術匹配車與人,大幅提升了用戶的出行效率。
一些看到機會的創業公司則希望將“打車軟件”的理念運用于傳統運輸行業: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撮合“貨車”與“貨源”,減少貨車的空駛率,降低運輸成本,增加貨車的運輸效率。
進入2014年下半年后,貨運O2O行業已經開始迅速崛起并逐漸火熱。2014年年末迎來了爆發期。觸發行業規模性爆發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打車軟件模式已經成熟,創業者受其啟發,將客運模式移植到貨運領域;
2.運輸市場積淀已久的詬病導致改造升級迫在眉睫;
3.移動互聯網設備普及,物流行業數據顯示,目前貨車司機的智能手機使用率已經超過80%;
4.云端服務改變企業原有的物流軟件使用習慣。貨主、第三方貨運公司、代理公司等開始將數據放在云端,提高了資金和數據交換的效率。
一、傳統運輸行業的改造升級空間
·物流成本高,可改造空間巨大
中國物流成本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8%,這一數據不僅高于眾多發達國家,同時也高于亞太和南美國家平均值。在發達國家,物流成本占成品最終成本的10%到15%,發展中國家的這一數字在15%到25%甚至更高,而中國的物流成本高達生產成本的30%到40%。其主要原因是物流中的各種低效現象,可提高空間巨大。
·行業過于分散,缺乏統一管理
快遞連接了買家和賣家,雙向關系中間過程短,可以做到標準化、規模化,信息化水平易提升。
相對來說,運輸市場更為復雜,從物流的整個鏈條來看,從上至下包括貨主、物流公司、承運商、專線物流、終端客戶多個環節。具體來說,貨主一般會外包給一個大的物流公司,然后繼續外包,這其中包含一些中型運輸公司,然后是專線、司機,最后走到終端客戶。
這其中常常存在現有能力不能滿足企業客戶群成本和服務質量的壓力。
·傳統交接方式為主導,信息化程度滯后
運輸行業是年產值數萬億的大市場,傳統運輸鏈條中諸如議價、交付、支付、時效管理等問題改變難度大。尤其在面向企業客戶的運輸中,所有交互都是通過電話、郵件、傳真來實現。再加上運輸鏈條中的參與者過多,并沒有一個統一有效的工具和信息平臺將其串聯起來。
·空駛率高,車貨不匹配
我國運輸行業存在大量空駛、迂回等問題,空載率在40%左右,車和貨不匹配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范圍內貨車司機數量達到三千萬,承載著全國超過75%的貨運量。交易形成多基于家族、同鄉、圈內好友之間相互介紹。甚至與物流企業交易也是基于熟人模式。這些現象都激化了貨找不到車,車找不到貨的矛盾。
司機在返程時找到合適的貨也很困難。為了避免返程空駛,貨車主往往會通過中介獲取貨源信息,進一步增加成本、攤薄利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