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麻分”高于700分就可申請新加坡簽證?
2015/6/17 8:35: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互聯網征信能覆蓋更多的人;采集更多的信息;創造更豐富的應用場景。近日,看到朋友在微信中分享“芝麻分可辦新加坡盧森堡簽證”。原來,“芝麻分”是獨立第三方信用評估互聯網征信能覆蓋更多的人;采集更多的信息;創造更豐富的應用場景。
近日,看到朋友在微信中分享“芝麻分可辦新加坡盧森堡簽證”。原來,“芝麻分”是獨立第三方信用評估及管理機構芝麻信用給用戶打的信用分數,“芝麻分”高于700分就可申請新加坡簽證,無須提供在職證明、戶口本等資料,流程大大簡化。
我也試著去查了查自己的“芝麻分”。雖然我不曾申請開通,也沒有主動提交數據,但基于支付寶交易記錄等網絡活動,芝麻信用已經給我打了“芝麻分”,居然超過了700分!對于愛旅游的我來說,簽證過于麻煩一直是痛點,沒想到被芝麻信用輕松解決了,這不禁讓我對互聯網征信刮目相看。
說到征信,人們往往會想到央行的征信系統。截至今年2月底,央行的個人征信系統已覆蓋近8.6億人,有信貸記錄的個人、自然人超過3.5億人。應當說,央行的征信系統在我國社會征信體系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畢竟像個人住房貸款這樣的大額借貸不太可能靠“芝麻分”來解決。與此同時,為規范發展征信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我國也在努力培育社會征信機構。今年1月,央行發出通知,要求包括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在內的8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如今,6個月的準備期快到了,以芝麻信用、騰訊征信等為代表的商業征信機構已有了一些嘗試,讓互聯網征信的作用逐步凸顯。
互聯網征信,能覆蓋更多的人。在央行征信系統中有征信記錄的個人大多是與銀行有業務往來的客戶,而互聯網征信面對的用戶,比如支付寶的3億多實名用戶、QQ的8億多用戶、微信的5億多用戶,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草根”用戶,未被央行征信系統收錄。互聯網征信讓這些“草根”用戶也能擁有信用記錄,也有機會享受信用產品和服務。
互聯網征信,能采集更多的信息。傳統征信系統主要采集信貸系統中的信息,而互聯網征信則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手機支付水電費、網上購物、惡意差評,甚至社交互動、叫車爽約等都有可能納入個人征信報告,并且互聯網可以讓這些原本碎片化、散落的信用信息統統納入一張互聯網征信的大網里,在某些方面能更精準地描述個人信用情況。
互聯網征信,能創造更豐富的應用場景。貸款買房買車等傳統征信的使用給人感覺“高大上”,而互聯網征信的使用則讓人感覺“接地氣”,應用場景更為日常生活化。比如,某婚戀網站接入互聯網征信后,姑娘們選小伙子不僅要看身高,更要看看信用分數高不高。再如,目前芝麻信用已接入了租車、酒店、金融等應用場景,試想,憑借信用記錄,不用交押金就可以租車、入住酒店是不是很方便?
當然,目前的互聯網征信也存在一些問題。不難看出,現在的互聯網征信以芝麻信用和騰訊征信為領頭羊,征信成了“阿里系”和“騰訊系”的又一角力點,這兩大互聯網巨頭在很多領域都有競爭,現階段讓他們開展征信合作的可能性不大。而美國的三大征信機構都是獨立的第三方機構,且互相之間有合作,并可進入統一的評分系統,信用產品可靠性更高,使用更方便。看來,建立以央行征信系統為核心,各商業征信機構統一標準、彼此合作,與央行征信系統有效互補的征信體系,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