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T等互聯網巨頭觸角伸進電影院 “機器大戰”開打
2015/6/17 8:35: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當資產過剩后,互聯網公司們就開始了他們的強勢擴張之路,當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完善他們的產業鏈路徑,讓搜索、電商、支付、生活等有一個好的輸出窗口,近兩年來,B當資產過剩后,互聯網公司們就開始了他們的強勢擴張之路,當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完善他們的產業鏈路徑,讓搜索、電商、支付、生活等有一個好的輸出窗口,近兩年來,BAT等互聯網巨頭就沒有停止過擴張的步伐。
電影作為廣大用戶的娛樂需求,不可避免的被BAT等互聯網巨頭們看上,頂端對各大影視制作公司進行投資布局,末端,從用戶身上出發,極力吸引用戶使用他們的平臺來觀看電影,還有一點是,被消費過的電影二次流向各大網絡視頻網站,擴充視頻網站的內容庫,就算沒有票房,廣告方面也是不菲的收入。
據我觀察發現,日前蘇州的多家電影院大廳均擺放了多臺“取票機器”,用戶通過互聯網公司的各個平臺選座購票以后,直接在機器上就可以取票,無需排隊購票,同時還能獲得節日優惠,價格要比各大影院的會員都要優惠不少。
從上圖可以看出,依次為淘寶電影、大眾點評、格瓦拉、貓眼電影、網票網、時光網、微信電影票、百度糯米的取票機。很難想見,一個小小的大廳居然要容納如此之多的取票機,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互聯網公司在電影市場的競爭之激烈,就差直接打架了,這一排取票機看過去,就像等著被翻牌子似的,互聯網公司的低姿態和某些素質極差的電影院客服們形成鮮明的對比,沒有感情的機器反而比質量參差不齊的客服強得多。
“機器”的必要性是什么?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各個行業的O2O都開始走向精細化,而不是當初的一窩蜂喊口號,從各自細節部分均開始了向O2O落地的步子走。電影走O2O路線,已經由最開始的只能提供團購服務,到直接可以選座購票服務,同時用戶,電影院方面,雙方也能很好的適配,互聯網公司和電影院的系統已經形成了初步的對接。
“機器”的價值在于,讓互聯網公司和電影院之間促成O2O合作進行更落地的融合,用戶在淘寶、格瓦拉、貓眼、網票網、時光網、微信、百度糯米等平臺上購買電影票以后,直接使用機器取票,無需再次排隊去柜臺取票,這樣能節約很多時間。
這方面我的體會特別深刻,節假日電影院人滿為患的情況下,單獨從一條網購的隊伍里取票,要是遇上機器故障,那就更麻煩了,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電影院的機器經常出故障,互聯網公司們可以考慮直接從硬件上幫助電影院。所以,這種直接在取票機上取票非常便捷,和電影院的普通用戶分開取票。
從系統的統一性來看,取票機也是互聯網一條龍服務下來的,無需再通過柜臺的方式,8臺機器,相當于多開了8臺取票窗口,大大提升了取票的速度。互聯網本身就是促進線下節省流程的,早些年的團購行為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機器的出現則幫助用戶和電影院忙,從流程上節約彼此的時間。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