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政府遷址傳言兇猛 通州遇恐慌性置業
2015/6/24 8:35:5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這句出自于《孫子·軍爭》的名句,如今用來形容北京通州樓市賣方和買方的關系,再適合不過了。雖然“北京政府外遷”的傳“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這句出自于《孫子·軍爭》的名句,如今用來形容北京通州樓市賣方和買方的關系,再適合不過了。雖然“北京政府外遷”的傳聞尚未落地,但伴隨著政策上升期,多重利好疊加之下,通州樓市已然顯得有些“高燒不退”,火熱程度與日俱增。
副中心?積分落戶?封盤?漲價?日前,一個個“扎眼”的名詞,將通州樓市推上了輿論的巔峰。買房的“組團”爭相看房,想撿漏;賣房的有恃無恐,要么封盤以待天時,要么漲價以求大撈一把,一時間整個通州樓市被炒得天翻地覆,成交量亦創出2015年以來的新高。
盡管利好重重,但對于通州樓市而言,在購房需求有限、樓市越發嚴峻的大環境下,這種“雞血”式的增長能否具備長效性?還將是個未知數。時代周報記者近日走訪了通州的多個樓盤項目和中介機構后發現,情況顯然并非那樣“簡單”。
“高燒”的通州樓市
伴隨著半年來央行三次降息、兩次降準,公積金新政的相繼出臺,“寒冬”之下的樓市迎來久違的暖意,改善型需求“抬頭”,隨著一線城市住宅用地的減少,一線城市漸漸步入回暖期。而一線城市而言,通州區域最近的表現無疑顯得十分“耀眼”。
“城市副中心”、“環球影城即將動工”、“積分落戶”等一系列“重磅炸彈”,令通州漸漸步入人們視線。日前,一則關于“北京通州區政府預留地對于市政府東遷得到審批通過,即將開始動工建設”的傳聞,更是將通州樓市推上了輿論的巔峰。
該消息雖未得到官方確認,卻也未出現任何官方辟謠,一時間通州樓市頓時引發巨大“地震”,多重利好疊加之下,通州樓市如今已然顯得有些“高燒不退”,火熱程度與日俱增。
雖然是工作日,但時代周報記者走訪通州時發現,看房者相比休息日卻并未有所減少,而在與許多通州項目工作人員溝通中,“升值”和“漲價”成了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
從梨園地鐵站下車,步行不久。此行的第一站—華業東方玫瑰便出現在記者的面前。“目前我們就剩A區三號樓和C區部分房源在售,為91平方米和130平方米兩個戶型,目前均價25500元/平方米,相比上一期有所上漲。”該項目銷售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數日前,華業東方玫瑰均價尚在23500元/平方米左右,漲幅在2000元/平方米左右。“我們已經接到通知,近期我們可能還會上調,單價應該還會漲2000元以上。”該銷售人員透露。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同華業東方玫瑰一樣,通州許多開發商都打起了心里的“小九九”,要么大幅漲價“大撈一筆”,要么已經開始捂盤惜售,以待消息落實,再出來“大撈一筆”。
雖然“政府東遷”消息尚未落地,但許多開發商在推銷樓盤之時,已然將政府的行政區域和各類規劃納入沙盤之上。以位于北運河附近項目合生·濱江帝景為例,“北京市政府馬上就要東遷了,我們項目瀕臨中央行政區,六號線,未來升值空間非常之大。”該項目銷售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推薦道。
據了解,目前合生·濱江帝景有C3、C7、C8三棟樓在售,戶型面積為137平方米和99平方米三居室,目前均價在30000-35000元/平方米之間,而此前兩戶型均價僅為24000元/平方米和28000元/平方米,漲幅達25%
此外,京貿國際城、通州bobo、運河灣等項目也都“聞風而漲”。除了直接漲價外,封盤以待“天時”的項目也不在少數,除了已經重開的合生·濱江帝景外,其位于通州區九棵樹的K2·玉蘭灣亦在其中。
“您現在可以看房,我也能給您介紹,但我們現在處于封盤階段,什么時候開盤還需要上級通知。”據K2·玉蘭灣項目工作人員透露,他們是15日中午接到的上級通知,暫停一切銷售。“保守估計每平米至少要漲3000元/平方米。”
“近幾年通州核心區幾乎沒有新增住宅用地,目前在售項目大都是尾盤,或項目的后期。對于開發商而言,項目接近收尾,本就是一個提高利潤的階段。”亞豪機構總監郭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無論是政府搬遷,還是首都結構調整,炒作房產都不理性。”北京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陳志提醒,購房者購買房產未來獲得的價值,與近期傳聞或無直接因果聯系,開發商通過炒作概念來抬高房價的邏輯并不能成立。
無論炒作與否,諸多利好的籌碼下,通州市場顯然已出現明顯回暖。據亞豪機構統計,5月份,通州區純商品住宅成交超過900套,僅6月上旬成交量就已經達到655套。
“從短期來看,通州處在一個尾盤銷售的階段,但需求在增加,目前天花板尚無法定論,如果持續利好,通州房價將繼續上漲。”在郭毅看來,6月份整體成交量將達到1500套左右水平。
恐慌性置業?
自“政府東遷”的消息在坊間傳開,很多本有購房需求或觀望的購房者,紛紛將看房緊急納入行程之中。開發商們打了“雞血”般的漲價,更如同駱駝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伴隨著多重利好,二手房市場如炸開了鍋一般,一些二手房東坐地起價,業主惜售、漲價、毀約可謂是層出不窮。事實上,經過時代周報記者實地探訪發現,“火熱”的表象下,卻并非保障的購房“需求”,反而攙雜了許多“無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