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中車收購中國置業 或成為收購龐巴迪的資本跳板
2015/6/26 8:32:3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有接近中車的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中車收購中國置業投資其實是為以后收購龐巴迪鐵路業務鋪路。 中國南北車合并為中國中車(又稱:中車)的交易已大功告成,有接近中車的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中車收購中國置業投資其實是為以后收購龐巴迪鐵路業務鋪路。
中國南北車合并為中國中車(又稱:中車)的交易已大功告成,公司于6月8日正式復牌后,終結了南北車長達15年競爭時代,中國鐵路巨無霸亦由此誕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車復牌前夕,中國置業投資宣布,中車全資附屬公司CSR(HongKong)將以每股0.1港元的價格,認購65億股中國置業投資新股份,相當于該公司已發行股本約1.62倍,及擴大后股本約61.8%,取得絕對性控制權。中國置業投資獲中車入主,頓成市場焦點,前者股價于消息公布后勁升近2.9%。
不過,有市場人士對于中車已在香港上市,為何仍要在港“買殼”,以及為何屬意中國置業投資而提出不少質疑。
對此,有接近中車的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事實上,南北車二合為一變成中國中車,只是中國鐵路行業重組改革的第一步。而中車收購中國置業投資其實是為了以后給收購龐巴迪鐵路業務鋪路。
對于上述關于收購龐巴迪鐵路業務的猜測,《證券日報》記者咨詢相關部門人士,但截至發稿日,并未收到回復。
或收購龐巴迪拓展海外市場
今年4月份,路透社援引兩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當時的南北車正與加拿大龐巴迪股份有限公司討論控股后者鐵路業務的可能性,并表示有關并購需要在南北車合并完成后才會繼續推行。
盡管當時消息涉及的三家企業均未公開承認,但結合龐巴迪近年在國際軌道交通市場的頹勢和南北車合并后進軍海外市場的攻勢,許多業內人士認為這一傳聞有較強的可信度并表示樂見其成。而這一收購案一旦達成,南北車將獲得進軍海外發達國家市場的捷徑,龐巴迪也能夠彌補其飛機制造部門的資本缺口。
資料顯示,總部位于加拿大的龐巴迪集團旗下有宇航和運輸兩大業務集團,龐巴迪宇航是僅次于波音和空客的全球第三大民用飛機制造公司。2011年之前,龐巴迪運輸集團曾是全球最大的軌道交通運輸裝備制造商,其軌道交通業務潛在價值高達50億美元。
回顧南北車合并前的軌道交通裝備市場可知,從2005年到2011年七年間,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營業收入幾乎增長了四倍,而龐巴迪、阿爾斯通、西門子同期的營業收入僅增長10%左右。在海外咨詢公司發布的全球軌道交通裝備企業排名中,2010年,中國南車、北車尚處于龐巴迪和阿爾斯通之后,位于第三和第四位,這一排名在2011年出現反轉,中國北車、中國南車分別躍居第一和第二位,龐巴迪和阿爾斯通則排在了第三和第四位。
去年12月30日,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宣布將合并為一家新公司。這也被看作是龐巴迪準備放棄其鐵路業務的導火索。龐巴迪公司前首席執行官皮埃爾·博杜安今年2月份曾公開表示,南北車的合并迫使龐巴迪重新思考其在行業的競爭地位。
不過,龐巴迪公司發言人伊莎貝爾·龍多在回應有關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集團有意收購龐巴迪鐵路業務多數股權的報道時稱:“龐巴迪運輸部門不對外出售。”
但有人業內人士分析,龐巴迪飛機業務正因成本超限以及新的C系列項目發展而面臨困境,該公司股價今年累計下跌38%,公司長期債務超過90億美元。如能出售鐵路業務也算是雙方受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