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營商的戰略為什么不靈驗:三大原因分析
2015/6/30 8:33:2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運營商的戰略為何總是不靈驗?制定了那么多的戰略路徑為何總是“此路不通”?基層面對總部戰略為何總是“不理解、不相信”?前兩天有人在故事書微信群里討論關于企業發展運營商的戰略為何總是不靈驗?制定了那么多的戰略路徑為何總是“此路不通”?基層面對總部戰略為何總是“不理解、不相信”?
前兩天有人在故事書微信群里討論關于企業發展戰略的問題,有人問:“運營商講了很多年的戰略了,為什么感覺總是不太靈驗呢?”,這一問激發了大伙兒討論的興趣,有人說是因為戰略不接地氣,基層基本無法執行,真戰略成了“假把式”;有人說是資源、機制都不匹配,戰略落地困難太大;還有人說是運營商就是生產隊,由公社呢,要啥戰略啊……
對于運營商戰略落地困難的原因,我個人的看法有三點:一是戰略本身的前瞻性有限;二是戰略宣貫的穿透力不足;三是戰略執行的推動力不強。
一、運營商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好戰略”
《好戰略,壞戰略》一書中曾經表述:“戰略就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既要利用有限的資源與精力實現一些目標,也要放棄一些目標。”我深表認同。在企業發展歷程中,由于經歷的商業環境在不斷變化,企業經營的策略與節奏也會隨之進行適當地調整,其中業務線條的拓展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以中國移動為例,在成立之初為了滿足人們不斷放大的通信需求,曾定位要做“移動通信專家”,緊接著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移動的定位變成了“移動信息專家”,緊接著,智能終端廣泛普及,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中國移動的戰略愿景則成了“移動改變生活”。
如果說十年前的中國移動戰略定位讓我還知道這個企業是干什么的話,那么后來的定位基本上就看不懂了。盡管三家運營商都擁有了全業務經營的牌照,但多年來的積累和底蘊還是有著很大的差別,而網絡同質化、產品同質化、服務同質化,最后的結果就是——“拼價格”,于是,無論是在面向大學生群體的高校迎新市場,還是面向政府企業的信息化評標現場,你總能看到運營商們扯破嗓子“降價”的奇觀,話說一個行業被做到這份兒上也真讓人心酸。
究其核心原因,主要還是三家運營商都基本毫無保留地進入了“全業務”領域,你會發現三家運營商的戰略竟是如此的趨同。于是無論是致力于成為國際領先的寬帶通信和信息服務提供商的中國聯通,還是做世界級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的中國電信,亦或是試圖通過“移動改變生活”的中國移動,幾乎沒有一家運營商真可以實現自己的“戰略愿景”。
無法在權衡利弊得失之后進行取舍,這是目前運營商戰略方面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也就是說:不會做減法,只會做加法。這樣的戰略的確是難以得到長久持續的發展,好的戰略應當是發現關鍵問題,設計出一個合理的方案,并集中力量采取行動,處理這些關鍵問題,而非全面鋪開,看似“高大上”,實則“假大空”。永遠記住:那些看似漂亮的愿景并不等于好的戰略。
好戰略的前提首先是弄清楚目前發生了什么,幾個關鍵點在于弱化當前局勢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指導企業將主要精力集中到某些關鍵性或決定性的方面、指導人們做出連貫性的決策采取連貫性的行動……而且應當是符合甚至適當超前于趨勢和潮流的。
壞戰略也有些鮮明的特征:比如空喊口號、不能將模糊的總體目標轉換成中間或者底層目標、設定過多的目標或者不切實際的目標
至于運營商的戰略,對照以上標準,我們只能說個“呵呵”。
這時,運營商大約會跳出來喊冤的“你看我們有多努力、多忙,憑啥說我們沒有好戰略?”云云,對于此類言論,雷軍的一句話倒是點評得很到位:“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