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上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總結及下半年展望(政策篇)
2015/7/1 8:35:2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5年上半年,政策面的寬松已成常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頻頻出手調整,目前已初見成效,整體樓市企穩回升勢頭明顯。預計下半年在樓市政策面,寬松仍是主基調。而在2015年上半年,政策面的寬松已成常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頻頻出手調整,目前已初見成效,整體樓市企穩回升勢頭明顯。預計下半年在樓市政策面,寬松仍是主基調。而在資金方面,降準、降息的可能性仍存在,但整體經濟已有企穩回升之勢,降息、降準的節奏和力度或將放緩。
總結
一、中央:供應需求兩端同時調整,助樓市平穩發展
2015年上半年,我國政策面延續了2014年的寬松基調。為了解決我國房地產行業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分別從供應端和需求端入手進行調整。供應方面實施“有供有限”的原則,從根源解決供應過剩的問題。需求方面不僅給予購房者購房成本和購房門檻上的優惠,更在資金面給予了一定的支持,全面支持房地產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1、優化供地及用地結構,從土地根源控制庫存過高
庫存高企,去化壓力居高不下是房地產行業的噩夢,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國土部3月份出臺了《關于優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應結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對房地產市場的各個供應階段進行調整,可謂煞費苦心。各個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國土部“有供有限”的指導方針。比如遼寧省發布文件要求全省根據自身土地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供求態勢采取不同的政策。福建省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摸清商品住房庫存,進行分類調控,去化期限超24個月的,要明顯減少供應商品住房用地,允許開發商進行項目住房套型結構調整或房地產項目轉型。
此外,針對已經出讓的土地,國土部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比如在建的商品住宅項目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調整住房戶型,以及已經建成的商品住宅可以轉化為棚改安置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等。目前已有部分地方政府出臺文件,有計劃收購商品房作為保障性住房,即保障了民生工程,又緩解了去化壓力,一舉兩得。
2、降息、降準促進經濟平穩發展,房地產行業受益匪淺
今年上半年,央行針對我國商業貸款的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進行了6次調整,其中3次降息,3次降準,并且交替進行。從目前市場表現來看,降息、降準為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起到了莫大的作用。經過3次降息,目前5年以上商業貸款的基準利率僅有5.40%,與2014年年底相比下降了0.75個百分點。如果貸款100萬元、20年還清,本輪降息后,總成本減少33924元,月供減少141元經過3次降準,銀行資金量充足,“惜貸”的現象不僅消失,而且房貸利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優惠。配合“3?30新政”,各城市的首付比例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可見降準、降息不僅僅拉動整體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提振了房地產市場。
3、降低二套房首付、營業稅“5改2”等措施支持改善自住需求
國土部從供應端調整,而央行和財政部則從需求端入手,通過降低購房門檻、減輕還款壓力、縮減交易稅負等手段刺激需求釋放,這也契合當前住房需求從首次剛需置業向首次改善和中端改善轉變的實際情況,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30新政”的調整力度大大超出市場預期,無論是剛需置業者,還是改善購房者,首付比例均有下調。對于使用公積金購置首套房屋者首付比例僅需2成,這對于房屋總價相對較低的三四線城市可行性很高,有效緩解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壓力。對于購置第二套房屋者,即使貸款未結清的情況下房首付比例僅需4成,而結清貸款僅需3成首付,這對于改善型購房者來說可謂雪中送炭。配合營業稅免征年限由5年下調至2年,一來,二手房市場供應量大增,購房者的選擇范圍擴大,極大程度上促進二手房成交。二來,二手房交易稅費大幅降低,購房成本直接下降,置換型改善自主需求平穩釋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