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明確“互聯網+”11項重點行動
2015/7/6 8:34:5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國務院4日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未來三年以及十年的發展目標,提出包括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國務院4日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未來三年以及十年的發展目標,提出包括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600869)等在內的11項重點行動,并就做好保障支撐進行了部署。分析人士認為,這一頂層設計將加快推進“互聯網+”的發展,有利于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催生經濟新格局。
“互聯網+”發展目標確定
指導意見提出,到2018年,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互聯網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互聯網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具體而言,這一目標體現在四個層面。在經濟層面,互聯網在促進制造業、農業、能源、環保等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基于互聯網的新興業態不斷涌現,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在社會層面,健康醫療、教育、交通等民生領域互聯網應用更加豐富,公共服務更加多元;在基礎設施方面,網絡設施和產業基礎得到有效鞏固加強;在發展環境方面,互聯網融合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有效破除,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取得實質性進展。
關于“互聯網+”的十年發展目標,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互聯網+”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互聯網+”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經過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互聯網基礎日趨堅實,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加快互聯網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層次的融合創新,打造新動能、壯大新經濟、引領新常態,既是大勢所趨,也是發展所需。
“指導意見是在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互聯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互聯網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和頂層設計,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說。
指導意見部署了“互聯網+”創業創新、“互聯網+”協同制造、“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智慧能源、“互聯網+”普惠金融、“互聯網+”益民服務、“互聯網+”高效物流、“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便捷交通、“互聯網+”綠色生態、“互聯網+”人工智能等11項重點行動。這些行動計劃既涵蓋了制造業、農業、金融、能源等具體產業,也涉及環境、養老、醫療等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
“這些領域事關經濟發展全局,或貼近人民群眾關切,或創新變革潛力巨大;同時也是互聯網能夠發揮關鍵作用、融合大方向清晰、指導性非常明確的領域。”曹淑敏說。
在“互聯網+”協同制造行動中,指導意見提出,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在重點領域推進智能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制造和服務型制造,打造一批網絡化協同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形成制造業網絡化產業生態體系。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