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農業核心基建提速 有望激活萬億市場
2015/7/8 8:34: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作為“互聯網+”的核心內容之一,農業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迎來重大政策利好。《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了解到,以中西部為主的重點農產品產區的冷鏈物作為“互聯網+”的核心內容之一,農業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迎來重大政策利好。《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了解到,以中西部為主的重點農產品產區的冷鏈物流工程建設將獲國家資金支持,相關建設項目已進入國家重大工程包。專家分析稱,此舉有望激活相關產業數萬億的市場,對穩增長將有明顯效果。
有數據顯示,現代化農業對大宗農產品的物流,尤其是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需求非常大,而且正處于快速增長的通道。以2014年為例,僅一年時間全國冷鏈物流涉及金額就達到3.74萬億元,對冷鏈物流的需求達到10488萬噸,增長率為18%。然而,我國農產品物流仍處于發展初期,不僅流通環節多,流通成本也高,這也是目前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主要因素。
據農業部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一些農村地處偏遠,物流的觸角延伸不夠。如河南輝縣太行山區、陜西白河縣秦巴山區等地方群眾反映,電商拿到了訂單,備齊了土特產品,當地找不到物流公司,只有組織車輛運到鄉鎮或縣城所在地,這樣就增加了電商成本,不利于電商企業發展,也不利于偏遠地區的土特產品與大市場對接。生鮮農產品物流業發展明顯欠缺,如保鮮技術、儲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尤其是冷鏈物流覆蓋缺口較大。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經貿司副司長劉小南表示,中國物流業仍然是經濟的一個短版,一是物流基礎設施比較薄弱,不能滿足現代物流發展的要求。二是物流信息化整體水平不高。現在一些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在物流業剛剛開始運用,這是制約物流業發展的一個因素。而作為重要農產品產區,中西部地區很多特色農產品,現在由于受到物流的制約,流通很不暢,“賣難”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冷鏈物流發展滯后,企業規模比較小,各個環節又沒有有效銜接,流通環節腐爛變質非常容易發生,不僅造成巨大的損失浪費,還影響到農民增收,以及城市居民消費安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