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營商對話:用新技術新網絡順應“互聯網+”
2015/7/22 8:33:2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7月21日上午消息,2015年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創新部總經理李安民,中國移動市場經營部副總經理沈紅群,中國聯通產品創新部副總經理陳揚帆7月21日上午消息,2015年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創新部總經理李安民,中國移動市場經營部副總經理沈紅群,中國聯通產品創新部副總經理陳揚帆三人以“‘互聯網+‘通信行業的新機遇”展開對話。
他們從運營商的角度分享了未來怎么樣去提速,怎么樣去降費,怎么樣構建新一代的網絡,為所有的用戶提供安全高效的網絡空間等議題。
以下是對話實錄:
郎永淳:互聯網與通信行業融合將會帶來怎么樣的新機遇,我們接下來邀請三位對話嘉賓,有請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創新部總經理李安民先生,有請中國移動市場經營部副總經理沈紅群女士,中國聯通產品創新部副總經理陳揚帆先生。有請三位來到臺上。
歡迎三位,先簡單地和各位打個招呼,介紹一下自己。
李安民:我是來自中國電信創事業部的李安民。
沈紅群:我是來自中國移動市場經營部副總經理沈紅群。
陳揚帆:我是來自中國聯通產品創新副總經理陳揚帆。
郎永淳:我們剛才提到了互聯網,互聯網就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就是我們的運營商去構建的,而現在構建的這樣一個成果是什么?尤其是在推動國務院一系列的建設落到實處方面,我們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做了哪些工作?未來會有哪些優勢?
李安民:因為按照整個國家的要求,中國電信也是我們積極相應主動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尤其是互聯網的基礎上,實際上是網絡的基礎設施,前面在介紹的時候也談過,實際上以5G為代表的尤其是兩個重點方面,一個是多應用,第二個是多場景,剛才曹院長介紹以5G為代表的多場景,比如說低功率的大連接。第二個是多種應用的場景,其實不僅僅是代表,尤其是要萬物互聯,互聯網的迅猛的要求,其實也對我們通信運營商建設下一代的網絡,包括以通信為代表的電信運營商,不僅僅是提質增效,更重要的是為國家、為產業、為用戶順應互聯網和“互聯網+”以及互聯網的時代,發揮我們的基礎電信運營商的特點,用新的技術、新的網絡來順應。
郎永淳:我已經看到中國移動是在大會上發布了2020要真正地應用到用戶。中國電信有沒有計劃?
李安民:我們8月1號在部分城市正式上線,我們這一次設計是載波聚合的技術,我們能提升到30兆到50兆,我們今年已經開展了VLTE的技術驗證,這個到5G的時代,我們有一系列的無論從技術、業務還是從商業上講,都是在緊鑼密鼓地、扎扎實實地推進一些實施。
郎永淳:我們請中國聯通,你們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是什么樣子?
陳揚帆:先說4G,我們在固網上,在很多家庭和辦公的場所下,我們的手機效果是在WiFi下,中國聯通是2016年全面完成了光纖,我們未來給互聯網公司100個G為單位在提升,各家單位都在做載波聚合,我們目前已經達到260個兆瓦下行數據。未來我們可以想象,我們5G時代到來的時候速率會更快,能接入終端數是10倍、100倍的增長,可能功耗會更低,會帶來很大的上漲空間,未來一定會推動除了人和人充滿想象力的連接,包括我們的虛擬現實等等,體驗很大一部分會帶來物和人的連接,物和物的連接,這是我們未來的一個愿景,同時我們希望5G是開放的共享平臺,網絡是更好的融合的關系。
郎永淳:中國移動方面有什么樣的推動?
沈紅群:中國移動這幾年每年的投資兩千多億就是在建設網絡,從古代的情況來看,我們大概每年都能夠保證我們的帶寬是翻番的增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4G方面應該說是投入了超常規建設的策略,通過一年半的時間,我們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一個4G網絡。我們現在4G網絡的基站總數,大概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已經接近了我們原來2G網絡20余年建的數量,人口大概覆蓋了85%。我們的用戶也就是在前幾天剛剛突破了兩個億,這是我們現在在網絡上面做的一些工作。
當然了,在提供現有服務的同時,我們在我們的公司內部在不斷地跟進5G的研究,在無線層面呢,我們也是中國的IMT2020專家組的副組長單位,而且牽頭制定我們整個5G需求的白皮書。特別是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移動也是發揮我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來推動中國的標準能夠被全球接受。那么我們所制定的5G的需求前期向國際電聯提交了九個需求,其中八個被采納了。
在核心網絡上面,我們的現代網絡也是在通用化和軟件化的方向發展,相信隨著發展的進步,今后我們的網絡會更加地開放、更加地靈活。
郎永淳:未來估計在技術上面有哪些突破,怎么彌補現在發展當中所遇到的問題?
沈紅群:剛才曹院長的演講,包括聯通陳總的發言里面都提到了,其實我們現在社會的需求,不論是我們的產業互聯網,還是我們工業互聯網,可能對于我們整個網絡的需求是希望有一個可以媲美光纖的速度,體驗的速率。同時,也是希望有一個零時延的體驗延遲接入。另外,我們的連接會從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到人與物之間的連接,一直到萬物之間的連接,這時候我們需要海量的設備,需要低功耗、低時延的。5G最重要的變化是速率上的提升,可能會從現在4G時代的MB的時代,提升到5G時代的TB時代,能耗上可能會有非常大的提升,我們希望能夠比現在的4G提升100倍以上。
郎永淳:以后再也不會出現我們現在的卡的問題,包括我所住的小區也是一個老小區,我說要改造光纖,技術員一來了之后說這個線是死的,只能在外面裝一個盒,到5G的時候我用移動的通信都可以結果這個速率的問題?
沈紅群:今后網絡在接入端的趨勢應該是由移動替代有線。前面面20年我們的移動電話替代了固定電話,這個趨勢非常明顯,未來的20年移動接入將會替代有線的接入,所有的上網都會剪掉那樣一個尾巴。
郎永淳:中國聯通同意這個觀點嗎?
陳揚帆:目前光網絡擔任了骨干網絡的職責,從用戶接入這一側來說,不管是隨著WiFi802技術的發展,還是隨著4G和5G的發展,最后用戶的接入方式會更多,可能也會更靈活,除了WiFi以外,可能還有藍牙。但是在無線端的融合,這個背后的承載,我們的光纖骨干網仍然是非常重要和需要的,最后的接入端是無線,但是骨干仍然是光纖。
郎永淳:我們把這個高速公路建好了之后怎么樣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怎么樣通過互聯網、物聯網來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的工作,在這個方面有什么樣具體的舉措?
李安民:因為所有的帶寬的升級,最終剛才也講了,是我們標準的國家產業和用戶價值,所以這個瓶頸不僅僅是一個帶寬的升級,所以正像主持人講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非常重要的帶寬的核心升級更要提供好我們的服務,比如說我們在寬帶上面推出的五星級服務,這種升級服務更好地推動帶寬升級當中用戶享受到真正的與帶寬相匹配的服務的等級。
第二個,更主要的基于這個帶寬我們要進行一些應用創新,比如說我們都有專業的公司,我們有專業的人群,針對系統提升進行了大量的創新,通過應用的創新、服務的升級,加上核心的升級,這三管齊下,真正把我們的帶寬發揮好,為產業的升級、為民生服務做出我們的貢獻。
郎永淳:李總提到了三大創新,應用創新、服務創新、乃至我們核心的網絡的升級,我們以前更多的是語音,現在更多的是數據、是流量,面對這樣的趨勢我們三大運營商怎么做好我們自己的創新?
沈紅群:三個運營商都處在從語音經營向流量經營的轉型時代,我們如何適應這個轉型呢?也是在幾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個是在網絡方面做轉型,剛才介紹中已經講了。網絡的轉型對中國移動來說最大的就是讓我們的用戶能夠更多地從兩三G向4G網絡遷移,這是很大的一個轉型。
第二個轉型,我們在終端方面的一個轉型,這點我是特別想要提一提中國移動承接了自主知識產權TD以來,為了推動這個產業鏈的發展,我們專門成立了終端公司來引導和推動整個終端產業的發展。通過這些年的努力,應該說還是取得了比較可喜的成果。一個是通過TD的推動,我們現在整個TD終端產業鏈是比較完善的,幾乎全球所有的芯片廠商和終端廠商生產的產品都能夠支持我們TD的支持和標準。第二個,通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還是讓我們的市場格局有了非常大的變革,最主要的是中國的自有的終端品牌影響力在逐步地擴大。無論是從我們國內終端的銷量情況來看,以前可能是國外的品牌包攬天下。現在從最近的情況來看,基本上前五位的市場份額可能有四個都是中國的廠家,像小米、華為、聯想、VIVO等等這些廠家已經非常有影響力,而且他們的產品也是在走向國外。第三個一些終端廠商標準的引導,讓我們的終端價格有了一定的下降,特別是推出的速度很快,我們現在4G推出以后,算是創造了國際上的一個先例,我們4G的終端,我們的4G網絡是同步推出的,按照一般的慣例,終端肯定比網絡要推遲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推出,我們花了基本上跟網絡同步推出,而且大概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就實現了銷量。這個全球達到花了三年的時間,這個是我們終端方面的轉型,終端也是我們實現的非常重要的抓手。
第三,我們做了一個營銷方面的轉型,這個體現在我們的資費設計上,現在我們的套餐設計是以流量為主的套餐,我們4G的套餐,流量的占比比傳統的套餐都要提升45%以上,流量價格也只有2、3G用戶的一半。
另外,從我們營銷模式上來看也是有比較明顯的變化,我們從原來單一的指向用戶的收費的模式,現在變成是前向后向相結合,特別是面向后端企業的流量的應用,通過企業統一買流量,提升他們自己業務的使用率。當然,另外我們不斷地進行一些業務的擴展,比如說我們成立了公司,專門來負責做數據內容方面的服務,成立了物聯網公司專門負責整個物聯網的服務。還建設了一些面向教育、醫療方面的一些行業的服務。
郎永淳:陳總是創新的經理,創新變革方面有沒有壓力?
陳揚帆:有壓力。
郎永淳:有什么壓力?
陳揚帆:確實我們知道互聯網這一塊這些年發展很快,我們也在這個當中尋找我們自己的定位,也跟郎老師和各位分享一下,這么多年走下來,我們發現從國內應該是九年,隨著3G的掛牌,中國互聯網進入爆發,互聯網存在,有智能終端,從這幾年看下來,我們覺得互聯網運營商各有優勢,大家有合作的基礎,也有合作供應的資源的互補,大家是一種互補和共贏的相依共存的關系,運營商是強在網絡,互聯網公司是強在網絡。雙方合作起來推動了信息化的發展。中國聯通也發布了我們的沃+開放平臺,我們向互聯網企業開放一些電信的能力,舉例子像中國聯通也是全國三大云平臺之一,包括是運營商的一些計費能力,包括物聯網的一些管理能力向互聯網開放。
第二個是和互聯網形成產品聚合,剛才說到4G時代我們怎么經營的問題,2G、3G是經營語音,3G是經營流量,流量是在我們的第三方互聯網應用方面,聯通也是和互聯網公司不斷探索流量+應用的一體化應用。舉例子,我們和搜狐具有的搜狐視頻定向產品,我們合規性的產品,有聯通的對象流量,有微信的特權,推動流量+應用的一體化產品,也和百度推出了整個沃百度金融理財產品這些方面。這是在業務方面,我們和互聯網公司不斷形成應用+網絡的一體化產品。同時,在網絡本身來說呢,聯通去年專門成立了一個叫網絡中心,負責端到端的用戶體驗,從用戶使用的終端一直到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器,這當中的體驗其中很大一塊就是負責和互聯網公司的基礎合作,它可以目前定期給互聯網公司提供一些質量報告,例如告訴大型互聯網公司你有幾百個CBN,他走的路由是多少。現在總體來說,運營商和互聯網這一塊還是有非常大的一個互補資源,但是這一塊的合作是新事物,我們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當中大家統一思想,只要大家具備有共贏的思維,這是我們的一個思考。
郎永淳:這是從陳總的思考,從世界的范圍來看是網絡加上應用的合作關系,而不是完全的競爭性的關系,要構建一個非常好的生態系統,當然一說到這個生態系統,BAT,因為BAT在信息領域、消費領域,乃至社群領域構建了一個大的生態圈,包括現在講的小米,估值也是非常非常高,通過硬件來構建生態圈,其實最核心的就是粘合了大量的用戶,大量的用戶后面意味著大量的數據,意味著我們怎么樣運用好這個大數據,關于這個大數據的構建以及大數據的開放方面,我不知道三位從運營商的角度有什么樣的想法和做法?
因為我們知道包括BAT來講,他們在數據的應用當中,數據的構建上面已經達到了一個國家級的云的級別,你們在這個數據的構建上面有什么樣的做法?
李安民:大數據也是非常熱點的一個領域,因為作為運營商大家都知道,在大數據當中,我們也是占有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和關鍵的環節,因為運營商的數據的特點是跟民生和產業基礎相關的非常典型、非常重要的一些核心數據。我們在通信和互聯網應用當中非常重要,從通信來講,也是按照國家和產業的部署,以及按照用戶的一些需要,我們主要從四個方面,一個還是加強我們的數據的會聚與整理,我們是客戶需求導向,客戶和產業需要什么樣的數據我們來進行一些整理,而不是說像原來送過來讓別人用,我們無導向、無需求地去送。
第二個是根據這樣的需要、根據這樣的應用,我們進行進一步數據的挖掘。結合中國電信我們也是創新、開放、合作的姿態,我們加大跟民營、跟社會資本的合作,產生了很多新的方式,我們不僅僅是業務方面。因為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必須要從數據建立和數據挖掘來做。
第三個是挖掘大數據的產品應用,這個是核心,大數據最終還是通過產品和應用來提供給我們國家的產業和用戶需要。
第四個大數據可能現在看得比較多的是如何通過它來提供業務,如何通過它來提供一些商業,其實大數據,尤其是供應商的大數據,我剛才講了底層性、敏感性、隱私性,對于大數據安全的保證也是作為運營商來講非常地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提供一些如何做到安全、隱私。
主要從這四個方面。
郎永淳:從消費者來講主要是通過怎么樣保護我們的隱私,保護我們的信息安全,尤其是對于中國移動而言,中國移動在中國擁有的用戶量是最大的,在這方面你們有什么樣的考量?有一系列產品推出之后會不會還保護我們的用戶隱私和安全?在對其他的合作方面,怎么樣來開放一些服務?
沈紅群:正如剛才郎老師說的,確實中國移動的數據是非常巨大的,我們的數據在國外的幾百個國家都有蔓延,我們的數據也是24小時不間斷的數據,不需要你裝一個APP才能保證這個數據。每天的數據量有150個T左右,正如郎老師所講的,大家都非常關心數據的安全,我們中國移動前些年也是構建了我們一些大數據的能力,我們主要是對內應用,對外開放上我們非常謹慎,前提是必須要保護用戶的隱私,確保我們的數據產權是合理的。
那么我們現在即便是在我們內部使用的情況下,我們在安全上面也是做了比較多的工作的,比如說我們所有的用戶數據積攢以后,可能會對用戶的關鍵信息,也就是他的姓名、他的身份信息就會進行一些脫敏的處理。一般應用的使用者或者產品的開發者是看不到這些數據的。
第二,我們在做一些產品的時候,可能更多的是針對一些群體性的分析,而不是針對個體的分析。所以通過這些方面呢,來解決我們安全方面的一些困惑,并且我們在這個基礎設施方面,我們建設了比較多的安全的舉措,來保護我們整個數據不會出我們中國移動的機房,這個是這樣。
在對外服務的領域,我們現在也在保持安全的基礎上,再做一些探索,主要的一些探索可能有幾個方面:
一個就是在用戶的群體行為的觀察方面,結合我們把我們用戶群體的行為的一些軌跡,和我們的城市的管理相結合,我們在某個地方跟系統相結合以后,對他的旅游熱點地區進行一些人流的監測,通過我們這個監測可以使它的調度能力很好地提升,它的整個景區的熱點時間的擁堵率就會下降40%、50%這樣一個水平。
另外一個,剛才已經提到了,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網上的一些信息發布一些行業性的報告,比如說我們告訴網民我們的APP大概它在我們網絡上的表現是怎么樣子的?可能用戶就會很喜歡,原來這個APP實現同樣的功能,但是它可能使用起來會更加流暢,速度會更加快,或者說它會為你更多地節省流量,更少地消耗你的電量。像這些東西對用戶來說很有幫助,其實對我們開發企業來說也是很有幫助,他有了這些信息以后可以更好地優化他的產品。
第三個,就是一些征信方面的服務,來幫助一些金融企業,比如說你在這個地方做了刷卡,現場ATM的刷卡,事實上網絡反映你這個人沒有在這個地方,可能你的刷卡就是有詐騙的行為在其中。我們也在探索,但是這個基礎肯定是保障用戶安全的,而是針對個人用戶。
郎永淳:全方位地保護用戶,比如說外地的朋友說所有北京來的電話我都不會接,在中國聯通方面,你們怎么樣考慮未來通過大數據的構建來保障客戶的安全?未來會開放哪些業務?
陳揚帆:大數據這一塊,聯通這幾年做的數據的集中化的工作,我們2012年開始建全國的大數據中心,及時構建我們大數據的平臺,目前的應用來說,主要還是集中在我們自身的內部,哪些方面呢?跟用戶感知信息相關的,這一塊我們在確保信息的安全和用戶隱私的前提下,我們會做一些像用戶假如流量比較大的,我們會推薦流量更大的4G套餐。
第二方面,我們在做4G規劃的時候,去年做4G規劃的時候有一個重要的參數就是在4G規劃的區域內覆蓋了已有的3G能量,這是我們的重要的指標,包括他的上網的應用用在優化方面比較多,這更多的是用在對內的應用上。
郎永淳:感謝三位的分享,由于時間的關系,已經到了11點半了,非常感謝三位從運營商的角度跟我們分享了未來怎么樣去提速,怎么樣去降費,怎么樣構建新一代的網絡,為所有的用戶提供安全高效的網絡空間,感謝三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中糧餐飲美食地圖青島站發布團膳油新品,為行業提供健康用油的定制化解決方案
- 慧博科技「抖音互動2.0」全新升級!618大促拉新、復購、轉化一鍵閉環,引爆抖音店鋪銷量
- 5月13日晚8點京東心動購物季開啟 家電家居以舊換新“補上加補”
- 10萬公里、1947億元、3.5億噸……多領域“硬核”成績單支撐經濟發展穩步向前
- “四好農村路”帶火“鄉村游” “白加黑”多業態融合點亮鄉村旅游新消費
- 值得買消費產業研究院發布《2025年一季度消費數據報告》:提振消費、場景賦能、品質升級
- 中寧枸杞:千年道地瑰寶,一“杞”奔赴未來
- 從零食品牌到社區生活樞紐,故事良品省錢超市開啟零售新篇
- 2025長三角應急展會丨CTRLPA肯卓 推動聲防技術替代傳統預警技術
- 五指山紅茶亮相中國品牌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