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為何?外國手機品牌入華后水土不服
2015/8/19 8:33:2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些年來,外國手機品牌為了拓展市場,首先想到的就是出口,而出口的最合適國家當然中國莫屬了,原因很簡單: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人口密集,市場需求旺盛,最重要的是中國近些年來,外國手機品牌為了拓展市場,首先想到的就是出口,而出口的最合適國家當然中國莫屬了,原因很簡單: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人口密集,市場需求旺盛,最重要的是中國人不差錢,差面子。于是乎各種國際大品牌紛紛涌入中國市場,然而從市場表現上來看,外國手機品牌似乎在中國的發展并不是那么的順,反倒是表現出了水土不服,那么為什么外國手機品牌進入中國出現水土不服?外國品牌對比國產品牌差別在哪里?
1.國產手機性價比更高
國內國產品牌通過成本的壓縮等措施,降低產品價格,對比其外國品牌手機更具性價比。就拿當初主打性價比推出超低價手機,如ZUKZ1,ZUKZ1采用高通驍龍801處理器,搭載3GB運行內存售價只要1799元,而同樣采用高通驍龍801,搭載3GB運行內存的索尼Z3+的售價卻高達4399元,三星等其他外國手機品牌相同配置的手機價格基本上都高于國產手機,而國內的手機廠商如今走的幾乎都是主打性價比路線,這使得外國手機品牌十分尷尬。
在性價比策略上,外國手機品牌完全被國產手機品牌狙擊。
2.中國廠商更了解國內形勢
中國廠商對于中國的政策、市場和用戶的需求更加了解。從技術層面上來看,國產手機大多還遠遠不能夠與三星索尼等外國廠商抗衡,國產某些廠商的硬實力遠遠不夠,其不具備像三星等廠商的硬件研發實力,基本上是靠貼牌,芯片大多來自高通和聯發科,而代工基本上是由富士康完成,對比三星這樣完全具有研發芯片能力的公司來說這類中國廠商還是太嫩了,不過中國廠商更了解國內的形式,中國廠商對于中國的政策、市場和用戶的需求更加了解。像大多數國產廠商最大的賣點就是便宜與性價比優勢。這類中國廠商一改手機高昂價格的慣例,一度拉低智能手機的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雖然也有外國手機品牌在中國發售低價手機,然而低昂的價格卻沒有帶來同價位國產手機的硬件配置,最終還是敗給了中國廠商的性價比。
3.中國廠商更對國人胃口
大多外國走入中國市場的手機產品設計、系統定制等方面沒有國產廠商更懂用戶的喜好和需求。往往以國際化形式的產品進入國內市場或者并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定制需求。光從系統定制這方面講,魅族的Flyme,一加的ColorOS以及華為的EMUI,國內的定制系統可謂百花齊放,各有各的特色。Flyme的極簡設計,EMUI的親情關懷。
三星系統VS國產系統
在筆者看來,不說這幾家比較知名的,象樂蛙這種小眾的系統用起來也比三星索尼手機搭載的系統舒服簡便。中國廠商定制的系統更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十分簡便與美觀,而大多國際品牌手機看起來似乎只是在原生安卓系統上進行了部分UI優化,使用起來還是不太方便,并且UI看起來也是比較生硬。我想大部分國人也是這樣認為的吧,所以在定制系統這一點來看,中國廠商也是更勝一籌,吸引了大批用戶。
4.營銷不足
如今線上渠道興起,互聯網傳播,口碑相傳,然而很多外國廠商進入中國以后沒有著力于線上渠道的,稍微落后于國內廠商,同時外國廠商營銷也缺乏接地氣的措施。外國品牌手機入華后并沒有注重線上營銷,可能是因為主市場還是在本土的原因,因此在中國的營銷十分單調,基本上就是電商、大規模零售商以及普通零售店三種,電商主要有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幾大電商,大規模零售商主要有國美、蘇寧等幾十家全國規模較大的電器零售商,普通零售店基本上都是從上一級拿貨銷售。
中國人戰法本來就玩得精妙,所以對于中國廠商來說,中國廠商的營銷還是十分到位的,從線上造勢到饑餓營銷再到粉絲文化,中國廠商做得十分到位。從雷軍與周鴻祎的手機撕逼大戰,到魅族“誤”演了一出微博“17.99元”購MX3,再到“第一夫人”出訪用Z5Mini拍照的圖片傳遍網絡的名人效應,中國廠商的營銷文化都可以出一本營銷教科書了。
總的來說,外國廠商在中國營銷方面遠不如中國廠商營銷做得到位,外國手機品牌進入中國還需加強營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樂視推出生態云 宣布CDN服務免費
- 下一篇:暴風科技:電視一年內銷量超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