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空空域政策將在年內正式下發 空管基建投資將加大
2015/8/21 8:33:0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醞釀多時的低空空域政策有望在今年年內落地。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幾經修改完善后的《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規定》日前已上報決策部門,如無意外,將在年內正式下發醞釀多時的低空空域政策有望在今年年內落地。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幾經修改完善后的《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規定》日前已上報決策部門,如無意外,將在年內正式下發。
據了解,規定從空域分類劃設、空域準入使用、飛行計劃審批報備、相關服務保障、行業監管和違法違規飛行查處五大方面,就未來我國真高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的管理使用進行了詳細、有實操性的規定,將成為未來我國低空空域使用管理的基本依據。此外,意見稿還就空管系統等的建設提出具體要求。業內人士認為,該政策的出臺,后續將帶動基礎設施如通航機場、空管系統等的一系列建設潮,制造、運營、維修、培訓等通航各環節將涌現投資機會。
四類空域“靈活使用”
《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規定》的出爐可謂幾經曲折。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該規定初稿早已于2013年形成;2014年年中,意見稿在各部委征求意見;2014年11月召開的“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會議”上重點討論了該規定。而今,幾經修改完善的規定終于再次上報決策部門,等待著過關。
根據記者此前了解到的意見稿內容,規定將全國低空空域分為管制空域、監視空域、報告空域以及目視飛行航線四類。管制空域指“為飛行活動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務、飛行情報服務、航空氣象服務、航空情報服務和告警服務的空域”;監視空域與管制空域比,區別在于“不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務”;報告空域是指“為飛行活動提供航空氣象服務和告警服務,并根據用戶需求提供航空情報服務的空域”;目視飛行航線是“為確保航空用戶能夠飛到預定空域,且飛行人員在目視條件下飛行的航線”。
意見稿同時就上述四類空域的具體范圍進行了劃設。業內人士認為,根據劃分原則,未來全國的監視和報告空域的比例將大幅提升,由過去孤立分布狀態變為“局部連成一片”的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稿首次提出,低空空域實行“動態管理、靈活使用”,即軍航戰備訓練和執行緊急任務需要使用低空空域時,可將監視、報告空域調整為臨時管制空域;遇緊急突發事件、地方政府組織重大活動、軍用機場無飛行活動等,可臨時調整低空空域類型,適時放寬低空空域使用權限。
“這意味著能夠即時釋放閑置管制空域,使得通航飛行能夠獲得更多空域和自由度,有利于促進通航作業飛行量的大幅提高。”一位通航業內人士指出。
不過,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盡管規定就空域劃設給出了較大尺度的放松,但實際的空域劃設交由各地空管部門執行。這意味著,從原則設定到實際操作之間,或存在一定差距。
空管基建投資將加大
“上述規定出臺意味著‘實現全國范圍內低空空域全面開放’。但至于飛不飛得起來,還取決于基礎設施的完善。預計規定公布后,將引發通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性熱潮。”上述通航人士稱。
通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涉及環節較多,在許多通航業人士看來,目前亟待補齊的短板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低空航圖的繪制,才能有明確的路線可飛,這是低空空域飛行的基本前提;通航機場或通航起降點的建設,通航作業方能“有天有地”;空管系統合理配置,才能知道“怎么飛、如何飛、安全飛”,這包括監視、通信、導航等設施的建設。
意見稿對通航基礎設施建設相關方面將作出較為詳細的規定,如“目視飛行航圖”由國家空管委辦公室統一管理,并由其指定專門機構制作發行;“低空飛行服務站”由民航局根據地方政府需求提出規劃,上報空管委批準,國家適當投入、地方政府主導建設,地方政府或委托行業協會及運行公司管理,民航負責行業監管;民用機場(通用機場)及航路航線附近地區的建設和后期運營維護保障由民航負責,其他區域則由軍航指導,地方政府負責建設和運營維護保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