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支付新規引爭議 用戶體驗或將打折扣
2015/9/5 8:33:0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目前已結束征求意見期。但是,賬戶開立門檻、支付指令驗證、轉賬、超200元支付7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目前已結束征求意見期。但是,賬戶開立門檻、支付指令驗證、轉賬、超200元支付等爭議還在不斷放大,銀盛支付相關負責人認為,如何在安全、便捷、公平競爭、創新中找到平衡點,將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關鍵。
關于網絡支付意見,主要爭議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爭議一:賬戶開立門檻提高。目前開設一個支付寶賬戶只用上傳身份證照片、綁定銀行卡即可,而意見稿要求,開立賬戶需五重驗證。銀盛支付認為,上傳文憑學歷、納稅證明、水電繳費單等材料對于城市的工薪族不難,但對于農村用戶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了。
爭議二:要求支付指令驗證方式與支付限額。數字證書與電子簽名對于使用電腦網購的用戶不難,但對于目前已廣泛使用手機購物的“掌上一族”來說有些困難。銀盛支付認為,日累計5000元、年累計20萬元的限額,則對于一些喜歡網購奢侈品、網上理財達人來說,也會感到不便。
爭議三:支付賬戶不能向他人銀行借記卡轉賬。轉賬業務已成為網絡支付機構民生服務中的基本服務,目前是免費的。銀盛支付認為,征求意見稿支付賬戶不得向他人借記卡轉賬,受制于各家銀行對第三方支付轉賬額度的限制,不少客戶只能選擇銀行網銀轉賬,使得轉賬成本上升。
爭議四:超過200元的支付指令機構不得代替銀行驗證。銀盛支付認為,200元的額度已經很低,如果支付機構要求驗證一次,接著銀行又驗證一次,快捷支付的客戶體驗將大打折扣。
爭議五:支付機構不能為P2P等金融機構開設賬戶,且限定綜合類支付賬戶限額。由于P2P行業風險較高,銀行目前基本不對P2P進行資金托管,因而不少P2P企業把資金托管的業務交由第三方支付。此項規定一旦落實,銀行能順利接手P2P行業資金托管嗎?
隨著電子商務的持續火爆,網絡支付、移動支付顛覆了人們的生活,也浸透了人們的支付習慣。銀盛支付認為,網絡支付不能基于對傳統金融的管理做法。不能只考慮以提高開戶門檻、提升驗證級別等來防范風險,卻忽視了網絡支付對普惠金融的作用,影響用戶體驗和支付習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