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停車難成通病 停車位缺口超5000萬個
2015/11/21 8:33:4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車輪上的中國城市,車,越行越慢,且無處安放。停車難已成當前我國許多城市管理整治之“痛”。為緩解車位供給嚴重不足問題,不久前,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車輪上的中國城市,車,越行越慢,且無處安放。停車難已成當前我國許多城市管理整治之“痛”。為緩解車位供給嚴重不足問題,不久前,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充分調動社會資本積極性,加快推進停車設施建設。專家認為,破解城市停車難的關鍵,不僅是政府如何規劃如何推動,更重要的還有建設資金從哪兒來,如何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停車難為何成“通病”?
全國停車位缺口超5000萬個
在北京市的不少居民小區,這樣的情景很普遍:小區里的綠地空地路側都被小汽車“覆蓋”了,小區外的馬路兩側、人行道、綠地,也見縫插針地停著各種車。車主們時常為爭搶一個車位發生口角。
如同北京,“停車難”已成了中國許多城市的“通病”。近日,記者在北京、上海、武漢、海口、合肥等地采訪了解到,由于車位緊張,在城市道路及社區內,占用盲道、人行道、消防通道等違章停車的現象愈演愈烈。蘇州、石家莊等城市都曾發生過消防車輛無法進入社區,導致火情蔓延的嚴重情況。
據公安部交管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1.54億輛,其中,私家車高達1.05億輛;全國有35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百萬輛,北京、成都、深圳、天津、上海、蘇州、重慶、廣州、杭州、鄭州10個城市已超200萬輛。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同時顯示,目前我國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平均比例約為1比0.8,中小城市約為1比0.5,而發達國家約為1比1.3。
保守估計,我國停車位缺口超過5000萬個。其中,到2014年底,北京市停車位缺口達250萬個;深圳、上海、廣州、南京等城市的停車位缺口均超過150萬個。停車難還在向三四線城市蔓延,海口市停車位的缺口也高達45萬個。
停車設施建設卡在哪兒?規劃政出多門缺乏統籌效果
為從源頭入手破解停車難題,近年來,北京、天津、廣州、長沙、鄭州等多地都出臺了停車設施建設專項規劃。
北京市已經編制了公共停車場、駐車換乘(P+R)停車場等專項規劃和配建指標體系,一些區縣“以獎代補”對優惠或無償開放內部停車資源的單位予以獎勵;《鄭州市中心城區停車場專項規劃(2010年-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公共停車場庫將建設480處,約16萬個停車泊位;《長沙市停車設施專項規劃修編(2010-2020)》提出,形成配建停車場為主體、社會公共停車場為補充、路側停車為輔助的區域差異化停車供應體系……
但一些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一些規劃的制定缺乏科學性,且政出多門、缺乏統籌。有的是規劃委、發改委牽頭制定,有的則出自住建、國土、交管部門,依據和標準不一。
更值得關注的是,規劃制定后,“落地”更難。華南某大城市曾擬定建設25個路外公共停車場,共增加5290個泊位,然而受困于資金和土地、拆遷等問題,至今仍停留在“擬建”狀態。
受訪的交管部門及專家認為,僅有規劃遠遠不夠,要保證規劃落實,一定要明確,在哪兒建、怎么建、誰拆遷、誰投資、誰管理,只有如此才能提高規劃的實現率。
另一方面,規劃還存在不合理問題,管理涉多部門,統籌不足,致現有停車場存量使用效率低。南京市中山路綠地廣場地下停車場,200多個車位停車率不足三成。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海口,部分停車場選址不當導致車位利用率偏低,一家停車場的收費員符海說,晚間大部分車位都是空的,使用率還不到10%。
建設資金從哪來?期待政府和社會資本加強合作
專家指出,治理停車難頑疾,政府和市場需發揮合力,從規劃、建設和管理三方面入手,建設完整的城市停車設施產業鏈。同時,通過智能化、信息化等手段,動態整合城市停車資源。
今年9月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導則》明確要求,規劃人口規模大于50萬的城市,機動車停車位供給總量宜控制在機動車保有量的1.1至1.3倍之間。建立以配建停車設施為主、公共停車為輔、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停車供應體系。
有了要求,建設資金從哪兒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公安部、銀監會等七部委《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城市停車設施,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鼓勵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及個人利用自有土地、地上地下空間建設停車場。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