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中國升至國家戰略 上市公司布局互聯網醫療
2015/11/22 8:32:3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十三五”規劃建議落地,健康中國正式升級至“國家戰略”,以三醫聯動、醫藥分開、分級診療為核心的健康中國建設將成為“十三五”期間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也“十三五”規劃建議落地,健康中國正式升級至“國家戰略”,以三醫聯動、醫藥分開、分級診療為核心的健康中國建設將成為“十三五”期間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也為互聯網醫療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并加速推動新興的互聯網醫療產業走向成熟。
歷經兩年的模式創新、商業試錯、資本逐鹿,互聯網醫療產業終于有望步入黃金時代。今年以來,BAT和許多上市公司已經競相切入和布局,互聯網+健康服務業已見百花齊放之勢,但產業細分市場仍是一片藍海。
伴隨“十三五”規劃建議落地,健康中國正式升級至“國家戰略”,以三醫聯動、醫藥分開、分級診療為核心的健康中國建設將成為“十三五”期間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而上證報記者近日采訪多位醫改專家了解到,“互聯網+”將成為深化醫改,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技術手段。歷經兩年的模式創新、商業試錯、資本逐鹿,互聯網醫療產業終于有望步入黃金時代。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崔麗近日接受記者采訪強調,要通過“互聯網+”這個手段提高全民健康素養,發展醫療服務行業,并借此實現各行業的協同發展,“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產業”將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間。
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副局長張望直言:“個性化健康管理、在線預約掛號、遠程醫療服務等互聯網醫療模式將從改變就醫習慣、改善就醫體驗以及破解醫療資源不合理困局,為互聯網醫療在健康中國建設中贏得廣闊的發展空間。”
搭建國家級平臺
以“1+6”構建國家人口健康數據中心,同時連接公共衛生、監督、食品風險評估、新農合還有人口數據、中醫藥分平臺,通過信息技術推動醫聯體大醫院和基層很好的連通,雙向轉診,實現分級診療目標
“十三五”規劃建議出臺,健康中國建設正式拉開帷幕。根據“十三五”規劃建議,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實行分級診療,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從具體任務來看,包括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基層醫療服務模式,發展遠程醫療;推進全科醫生、家庭醫生、急需領域醫療服務能力提高、電子健康檔案等工作。而今年9月初,國家衛計委已全面啟動《健康中國建設規劃(2016-2020年)》編制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發展遠程醫療,實行分級診療,推進電子健康檔案等創新的醫療服務模式在健康中國戰略中得到凸顯。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崔麗日前在“互聯網+健康中國大會”上表示:“健康中國建設更加注重體制機制創新,更加注重預防為主和健康促進,更加注重提高基本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更加注重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行。”
而“互聯網+”則為醫療服務機制創新和資源下沉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手段,“互聯網+醫療”產業由此興起并在今年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今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推廣在線醫療衛生新模式:一是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醫療衛生服務,支持第三方機構構建醫學影像、健康檔案、檢驗報告、電子病歷等醫療信息共享服務平臺,逐步建立跨醫院的醫療數據共享交換標準體系;二是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提供在線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三是引導醫療機構面向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開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等遠程醫療服務。
結合“互聯網+”行動計劃來看健康中國建設,在線掛號預約、遠程醫療服務、個性化的健康管理等面向老百姓的全程全實時醫療服務、健康服務正逐步從愿景走進現實。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副局長張望分析指出,“互聯網+掛號就診緩解了大醫院一號難求,縮短了掛號問診、看病接待等待的時間,改善了就醫體驗;互聯網+遠程醫療正在突破時空限制,為醫療條件較差的邊遠地區和患者提供遠距離的咨詢、診斷和治療,有助于破解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困局,縮小醫療鴻溝;而個性化的健康管理則有望改變就醫習慣,使老百姓從被動就醫到主動預防。”
而記者近日從衛計委規劃與信息司獲悉,目前國家正從四個方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一是加快構建人口全覆蓋、生命全過程、中西醫并重的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二是發放居民健康卡,這張健康卡具有身份識別、基礎信息存儲包括就診一卡通以及金融功能于一體,更好地為群眾服務;三是搭建國家級的平臺,以“1+6”構建國家人口健康數據中心,同時連接公共衛生、監督、食品風險評估、新農合還有人口數據、中醫藥分平臺,形成國家平臺;四是通過信息技術推動醫聯體大醫院和基層很好的連通,雙向轉診,實現分級診療目標。
“預計到今年年底,國家平臺將實現和十個省級平臺的連通,44家國家衛生計生委屬管醫院的連通與國家平臺的連接;2017年所有的省級平臺和國家平臺互聯互通,初步搭建起人口健康服務的體系;到2020年能夠構建起整個人口健康服務體系,最終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信息共享、上下聯動、三醫協同管理,為居民健康提供更好服務的人口健康服務信息體系。”衛計委規劃與信息司司長候巖表示。
據記者最新獲悉,我國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規劃有望在今年底率先出臺,而《健康中國建設規劃(2016-2020年)》時間表預計排至明年兩會前。
“升級”分級診療模式
在分級診療政策推動和產業需求的趨勢下,遠程醫療蘊藏的商機將被快速放大,前期布局遠程醫療并試圖探索分級診療商業模式的公司有望進入產業發展“快車道”
從“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和健康中國建設規劃來看,“互聯網+”已成為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技術手段。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健康中國建設也為互聯網醫療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并加速推動新興的互聯網醫療產業走向成熟。歷經兩年的模式創新、商業試錯、資本逐鹿,互聯網醫療產業終于有望步入黃金時代,國家關于分級診療政策的推進將快速放大互聯網醫療產業中遠程醫療的商機。
今年9月,在衛計委全面啟動健康中國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的同時,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以強基層為重點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加快推進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其中重點強調提升遠程醫療服務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和醫療服務整體效率,鼓勵二、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會診、遠程病理診斷、遠程影像診斷、遠程心電圖診斷、遠程培訓等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有效模式。
記者最新調研采訪了解到,美國每千人擁有醫生2.32,在中國是每千人擁有醫生2.06。我國醫院一天門診量平均在1-2萬,在國際上著名的大醫院每天的接診量是我國的1/10甚至更少。在英國90%的首診由全科醫生完成,在美國80%的首診由家庭醫生完成,然而首診在我國基層的比例很低。三級醫療機構總數占了8%,但是承載門診量高達46%。老百姓看病難的核心問題是醫療資源的應用極度不平衡,國家衛計委已意識到醫療資源配置不平衡,把分級診療作為優化資源一個重要的舉措。
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我國目前分級診療推行困難,雙向轉診(尤其向下轉診)在時間上面臨醫院動力不足、機構協調難和患者意愿低等問題。因此,遠程醫療就成為快速實現分級診療的技術保障,以互聯網技術有效降低醫療機構之間的會診成本。同時遠程醫療模式發展對推動分級診療,實現雙向轉診起到關鍵作用。通過遠程醫療將患者引流到基層醫療機構,不僅方便了患者就醫,改善就醫體驗,同時可以緩解上級醫院小病大治,解放過去被占用的優秀醫療資源,提升整體運營效率,還可以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設施的使用率和盈利。
互聯網醫療中國會副理事長王晶告訴記者,“通過發展發展遠程醫療服務模式,可以解決當前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實現中的痛點,從而引導醫療機構之間分工協調機制的完善,推動分級診療制度的建設,發展遠程醫療已成為必然趨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慧博科技「抖音互動2.0」全新升級!618大促拉新、復購、轉化一鍵閉環,引爆抖音店鋪銷量
- 10萬公里、1947億元、3.5億噸……多領域“硬核”成績單支撐經濟發展穩步向前
- 中糧餐飲美食地圖青島站發布團膳油新品,為行業提供健康用油的定制化解決方案
- 5月13日晚8點京東心動購物季開啟 家電家居以舊換新“補上加補”
- “四好農村路”帶火“鄉村游” “白加黑”多業態融合點亮鄉村旅游新消費
- 調味品開啟“鹽值”調控
- 從零食品牌到社區生活樞紐,故事良品省錢超市開啟零售新篇
- 值得買消費產業研究院發布《2025年一季度消費數據報告》:提振消費、場景賦能、品質升級
- 中寧枸杞:千年道地瑰寶,一“杞”奔赴未來
- 2025長三角應急展會丨CTRLPA肯卓 推動聲防技術替代傳統預警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