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手機重劃版圖:小米前三季度銷量遠低于預期
2015/12/22 8:35:0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今年8月,定位為“史上最文藝手機”的原點手機制造公司諾克薩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解散團隊,《財經》記者向該公司聯合創始人馬俊求證是否是投資方撤資,他未直接今年8月,定位為“史上最文藝手機”的原點手機制造公司諾克薩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解散團隊,《財經》記者向該公司聯合創始人馬俊求證是否是投資方撤資,他未直接否認。
作為一家只完成A輪融資的小公司,諾克薩斯公司僅存活了兩年。期間這家公司曾經發布兩代產品,還獲得百度領投的A輪投資。
馬俊對《財經》記者說,原點手機失敗的原因在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產品的研發、生產、制造過程中,固執地認為好產品會自己傳播。“但我們低估了友商們傳播轟炸帶來的視線干擾。”
和這家手機公司一起倒閉的還有100+、大可樂等為公眾所不知的小手機公司。數據顯示,2014年開年中國的手機品牌有540多家,到2014年末,140家消失。2015年,還有更多手機公司死亡或走在死亡的路上。
馬俊目前已經離開北京到深圳重新創業,創業項目和手機完全無關。他言辭無奈地向《財經》記者表示,“整個手機行業比的就是誰更有錢,而不是誰做的手機更好。”
他說的沒錯。今天,中國手機市場已經成為巨頭的游戲,進場的玩家至少要有10億元以上的資金才能搞定供應鏈,生產、營銷、渠道和庫存等一系列問題。
但手機行業正處于整肅期,整個手機產業將完成資源、人才、供應鏈重整和集中的過程。不能在渠道、營銷、未來技術積累和商業模式思考上有所突破的手機業者必然被大規模淘汰,直至新變革的到來。
這將成為智能手機本輪周期的轉折點,也是下一代智能手機孕育噴薄的起點。
在全球范圍內,蘋果和三星曾主導了行業潮流,中國手機公司在不同角度上模仿和學習蘋果、三星模式,最終形成了華為、小米兩種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為首,魅族、聯想、中興等一批廠商緊隨其后的產業格局。
行業隨時在變。三星依靠高營銷支撐高銷量模式已經走到盡頭,蘋果產品創新速度放緩,亦面臨巨大挑戰。在中國,未來,以技術研發為長的華為模式和以軟件商業生態為重的小米模式誰更具備進化力?謎底或許很快揭曉。
高潮戛然而止
2012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總銷量約為1.89億部、2013年約為3.2億部,而2014年這一數字就飆升至4.52億部。全球超過70%智能手機在中國生產。市場瞬間飽和,其規模之大、周期之短,為科技產業發展史上所罕見。
伴隨這波高潮的,是近三年來各種公司搶著發布不同調性的手機品牌。今天,這些公司正在死去。
10月11日,大可樂手機創始人丁秀洪在他的朋友圈里寫道: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要往哪個方向倒。年輕的時候我也曾以為自己是風,可是最后遍體鱗傷,才知道我們原來都是草——多像我們的故事!
丁秀洪發出這段話的第二天,大可樂手機所屬公司北京云辰科技有限公司宣告破產清算,丁秀洪離職。
大可樂手機曾被業界視為一種新的手機商業模式的后起翹楚,在2014年12月推出大可樂手機3時創下了25分鐘內眾籌1650萬元的眾籌紀錄。但在此以后,這個品牌就被淹沒在手機的紅海里。
一位接近大可樂手機的行業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導致大可樂手機失敗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投資方的錢燒完了,拒絕繼續輸血;二是大可樂對供應鏈幾乎沒有掌控力,無法保證手機的質量、出貨量和出貨時間,這一點是致命的。
手機是移動互聯網入口,互聯網公司和新的創業者在過去兩年魚貫而入,但結果大多不好。愛奇藝也在兩年前布局基于其自身業務的專屬手機,但該公司的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財經》記者,愛奇藝手機只是和外部合作的一個項目,并未深度布局,進展不好也在情理之中。從今年初開始,愛奇藝手機項目已經基本停擺。
市場飽和來得也相當快。當城市年輕人幾乎人手一部甚至兩部以上智能手機的局面開始出現的時候,手機銷量開始急轉直下。來自GFK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首次出現環比下跌。二季度,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銷量為8870萬部,相比一季度的9860萬部再度下滑10%。而中國市場是全球主要智能手機市場中唯一下跌的。
百度投資部門的一位資深人士反思:“我們之前預判一款手機只要賣出20萬部就算是在手機圈站穩腳跟了,但現在來看那些年銷量超過千萬的大手機公司目前也很難講明年能不能活下來,這個市場留下的空間不多了。”
中國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的完整成熟供應鏈,大大小小數千家供應鏈廠商組成一個完備的智能手機硬件服務系統。任何一個公司都在此之上憑借一個創意、一個爆點迅速推出一個手機品牌。
在這樣的價值導向和大環境之下,一些在風口上進入智能手機領域的投機者注定要在退潮時被拍死在沙灘上。
主流手機廠商的壓力也接踵而至。
近期,華爾街有消息稱,iPhone的訂單低于預期,蘋果股價應聲下跌,從118.73美元一路跌至 110.18美元(12月17日收盤價)。
三星依然擁有全球23.8%的市場份額,其出貨量卻在一直下降。雖然其三季度因新上市的旗艦產品Galaxy S6 edGE+和Note 5市場表現出色而實現銷量和利潤的大漲,但在此前,三星已經經歷了連續七個季度的銷量利潤下滑。
三星一直以高營銷成本和渠道成本支撐高銷量,其最大的困境在于:一旦降低投入,市場立馬應聲而下。一位三線城市手機零售商向《財經》記者坦言,三星對渠道的政策一向苛刻,在品牌號召力強大的去年,渠道商有錢可掙尚能容忍,但今年賣出一部三星新款手機要虧本高達1000元,已經無法令人接受。
表面高歌猛進的國產手機,壓力也絲毫不小。
10月21日,IHSTechnology中國研究總監王陽在微博上稱,三季度小米的智能機整體出貨量(sell-in)為1850萬臺,較二季度出現了下滑;華為三季度的智能機出貨量為2740萬部,較二季度也出現了下滑,但內銷量成長了4%。如此計算,小米前三季度總體銷量為5320萬部,遠低于此前制定的8000萬部的目標。多數評論認為,是市場飽和造成了銷量下滑。
最具樣本意義的是聯想手機。聯想集團2015財年二季報顯示,公司當季虧損7.14億美元。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指出,移動業務的虧損主要在于功能機向智能手機的過渡,以及收購摩托羅拉中存在很多不必要的花費。
聯想手機長期以來給人以混亂的印象,不僅產品型號多,子品牌也是雜亂無章,讓用戶摸不著頭腦。盡管聯想在全球出貨量長期雄踞前五,但在高端市場幾乎失聲,庫存壓力巨大。
除了出貨量壓力,利潤也成為中國手機公司不得不去解決的問題。今年三季度,蘋果、三星包攬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利潤的九成多。這主要由于國產手機在400美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機市場沒有明顯的競爭力,陷入低利潤甚至負利潤的怪圈中。華為的情況已經最好,從去年開始在高端市場打開局面,但據未經證實的數據,總利潤也只在1億美元左右。利潤率,在中國手機公司一直都是秘密。
2015年,華為手機出貨量將突破1億部,但任正非在多個內部講話中強調,“蘋果年利潤500億美元,三星年利潤400億美元,你們(華為終端)每年若是能交出300億美元利潤,我就承認你們是世界第三。”
中國最大的手機線上平臺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對《財經》記者說,再過三年,中國互聯網(手機)品牌99%會死掉。“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做手機。”他向《財經》記者強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