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天麻市場行情大盤點
2015/12/26 8:32:4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1、高山鎮三舉措抓好2015天麻產業發展2015年,高山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天麻產業示范園建設,按照“政府引導、農戶參與”的原則,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采取“公1、高山鎮三舉措抓好2015天麻產業發展
2015年,高山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天麻產業示范園建設,按照“政府引導、農戶參與”的原則,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開展天麻種植技術培訓和發展天麻產業深加工,三措并舉,不斷推動天麻產業朝規模化、標準化、高效化方向發展。
一是發揮合作社示范帶動作用,擴大天麻種植規模。成立由鳥溪、堰塘、冷溪等村261名農戶組成的“高山鎮茂盛天麻種植專業合作社”。圍繞會員激勵和高效運轉,進一步完善合作社管理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合作社種植面積大,規模經營,經濟實力強,科技含量高,產量高,農業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明顯等優勢,努力形成示范帶動作用,不斷增加會員數量,擴大天麻種植規模,推動天麻產業朝規模化、標準化、高效化方向發展。2015年,全鎮發展天麻種植戶600余戶,計劃種植3.7萬平米,預計實現產量190噸,預計實現人均增收680元。
二是強化新技術推廣,促進天麻產業提質增效。組織全鎮村干部、天麻種植農戶等參加天麻種植技術培訓,邀請天麻有關專家現場授課,重點講解天麻的種植環境要求、天麻有性繁殖播種技術、無性繁殖播種技術、播后管理技術等要點。同時,向種植農戶推廣天麻優良品種,以科學種植技術促進天麻種植增產增收。2014年來,該鎮多方面協調有天麻種植方面的專家前來組織培訓共計15次,依托遠教平臺播放天麻種植技術教育片21次,印發天麻種植技術資料1200余份。
三是發展天麻產業深加工,提高天麻產品附加值。圍繞天麻產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結合鎮情,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積極引導開創精包裝、深加工等新路子,以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有效提高天麻產品附加值,不斷擴寬農戶增收渠道,以產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戶致富。
2、彝良縣原生態天麻種植專業合作社天麻基地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天麻種植技術日趨成熟,為帶動周邊農民脫貧致富,成立了彝良縣原生態天麻種植專業合作社,現有固定社員125人,土地資源2500畝,辦公樓及場地50畝,固定資產150萬元,在昭通、昆明、四川等地設有銷售網點及合作伙伴。合作社在2014年培育天麻良種基地300畝,產優質麻種0.7萬斤,實現產值40萬元;商品天麻種植基地500畝,產優質有機鮮天麻5萬斤,實現產值150萬元,帶動了周邊500戶麻農增收致富。
在小草壩有機天麻交易市場,交易市場呈現一副生機勃勃熱鬧非凡的景象,商客、麻農正在進行大量有機天麻交易,據收購天麻的商戶和天麻銷售大戶介紹,每逢趕集天小草壩有機天麻交易量達80萬余斤,成交金額在2400萬元左右,銷售較好,現小草壩有機天麻成為了當地麻農增收致富的亮點。
3、貴州天麻建立質量評價體系
4月9日,貴州省科技重大專項、貴陽市科技重大專項“天麻醫藥產業深度開發關鍵問題研究”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該項目歷經四年,完成了全天麻膠囊、天麻頭風靈膠囊等三種藥品的技術改造,建立天麻質量評價體系,新增年產值達2.65億元。
天麻是貴州優質的中藥材,以品質好、藥效高享譽海內外。然而,隨著天麻產業的發展,天麻藥效物質基礎模糊等問題阻礙整個產業發展。為此,2011年,貴州省科技廳組織實施天麻醫藥產業深度開發關鍵問題研究省級重大專項,由益佰制藥等十二家單位聯手推進,主攻天麻仿野生種植、采收、加工、非藥品開發等領域。
經過四年研究,完成了3個中藥品種(復方天麻片、天麻頭風靈膠囊、全天麻膠囊)的技術改造,2種新藥品種(天麻靈芝合劑、強力天麻杜仲膠囊)的二次開發和3種創新中藥(丹天頸舒膠囊、正天腦復康膠囊、三天舒欣片)的開發,實現新增年產值2.65億元。
4、德江天麻種植面積超120萬平方米
近年來,德江縣把天麻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大健康產業重點規劃,充分發揮德江優質天麻的市場優勢,在政策、資金、技術上大力扶持,以高山、沙溪核心區為重點,在6個適應天麻生產的鄉鎮采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種天麻。基本形成了以重點龍頭企業帶動天麻規模化種植,以天麻產業規模化助推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今年,德江縣天麻種植面積突破120萬平方米,產值超過2億元,帶動農戶1萬余戶。
5、大方:“四抓四促”延長天麻產業鏈
近年來,大方縣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緊扣縣域實際,著力發揮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天麻產業,著力破解農民增收難的問題。
抓組織領導,促項目實施。大方縣于2008年組建中藥辦(2012年更名為中藥產業局),業務范圍涵蓋中藥農業、中藥工業和中藥商業。全縣目前有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130余家,成立了中藥協會、天麻協會;今年,秋、冬兩季可完成仿野生種植4萬余畝、大田種植5000余畝。可實現年產鮮天麻5000余噸,年產值達2億余元,約占全國天麻總產量的5%。還帶動白酒業、運輸業等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
抓規劃,促農民創收。在農工民主黨中央的幫助下,制定《2010—2020年中藥產業天麻專項發展規劃》;大膽探索出“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戶”等運行模式,以天麻企業為核心,與藥農建立利益共同體,按照統一供種、統一種植規范、統一回收、統一加工“四統一”要求,制定最低保護價及保護野生資源“兩個保護”,形成長效合作機制,讓企業與農戶實現雙贏。
抓龍頭企業帶動,促科技創新。大方天麻企業在市場大潮中,建立種植基地,開發系列產品、建立營銷網絡,提高天麻產業的種植、加工、生產和經營水平,使天麻產業由小到大、由弱走向強。目前,全縣經營天麻的企業8家,帶動全縣130余專業合作社,覆蓋全縣31個鄉鎮(街道),涉及9000余戶藥農;以龍頭企業為研發主體,通過天麻經營企業的自主研發和與技術部門的合作研究,進一步延長天麻產業鏈條。大方九龍天麻公司實施“天麻仿野生種植天麻育種技術”,天麻保鮮、天麻酒深加工等。同時,注重與高等院校合作,與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所、上海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學院中藥制藥研究中心、貴州大學農學院、貴州大學藥學院等省內外高等院校簽訂校地合作協議,聘請專家為天麻產業顧問,為大方縣天麻產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抓品牌建設,促農業結構調整。搶抓“烏蒙山寶·畢節珍好”公共品牌戰略實施和天麻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落戶大方的契機,結合“中國天麻之鄉”的品牌宣傳知名度,積極開展“大方天麻”區域品牌創建工作,強力打造天麻產品品牌質量,挖掘天麻文化內涵。
6、貴州平原鎮5000平米天麻驗收合格
11月18日,德江縣天麻驗收組對平原鎮上堰村營盤山5000平米天麻進行考察,通過實地丈量、翻窩檢查、查閱資料及聽取介紹等,順利完成對平原鎮天麻的驗收并評估為合格。
平原鎮天麻種植是財政扶貧項目,種植面積為5000平米,補助金為19.5萬元。天麻種植所需菌種、麻種、技術由上堰村委會及農戶委托貴州省德江縣康奇藥植有限責任公司提供。今年農戶無償提供土地,明年收成后,公司無償向農戶提供菌種。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