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度手機線上銷售數據分析報告
2016/1/9 8:47:1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悉,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精彩紛呈的2015也終于落下帷幕。回首這一年的電商行業,布局、聯手抑或撕X,一出出大戲除了讓線上格局逐漸清晰明朗之外也是讓觀眾生出“據悉,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精彩紛呈的2015也終于落下帷幕。回首這一年的電商行業,布局、聯手抑或撕X,一出出大戲除了讓線上格局逐漸清晰明朗之外也是讓觀眾生出“活久見”之感。而手機品類作為線上兵家必爭之地,在2015年的銷售表現也是不俗,全年銷售額389億元,較之14年增長近70%,詳細數據請看如下分析。
縱觀2015年全年線上手機銷售,除6月及11月兩處峰值外,整體銷售額走勢平緩,不過明顯下半年整體銷售水平要高于上半年,1--‐5月平均銷售額14億左右,7--‐10月平均在19億元,而全年389億元的銷售額僅11月單月就貢獻近一半。11月銷售占比如此之高,毋庸置疑是受雙11大促影響,雖然近兩年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行業內都有些唱衰雙11,然而阿里依然以這樣一個成績狠狠甩了那些看客一個響亮的耳光。即使對銷售數據的質疑之聲不絕于耳,雙11依然在大手筆造勢營銷中賺足了眼球與關注。
在手機市場的渠道競爭中依然要把天貓和京東單獨評說一番,論流量和體量京東始終與天貓保持差距,然而在15年手機的月銷售分析中,我們也發現京東與天貓或有一拼之力,況且京東在3C及家電市場耕耘多年,在手機這塊肥肉的搶奪上也難保天貓不會馬失前蹄。然而這一切也不過是業界猜測,在雙11銷售額再一次刷新三觀之后,天貓又微笑著收回了主動權。54.3%的銷售額占比讓天貓穩踞線上手機市場半壁江山,京東必然是緊隨其后拿下了35.1%的份額,二者之和幾乎達到90%,壟斷地位無需多言。而蘇寧易購和國美在線分別3.50%、3.10%的占比,真的就只是分得“一匙”羹了。
2015年線上手機均價726元,而14年這一數字為1174元,手機價格走低似乎更順應當前市場形勢,在國產機發力爭搶線上手機市場的時候,低價競爭似乎成了通往成功的捷徑,就連“雷布斯”不是也在小米一再降價之后高喊:要銷量,不要面子,稍后的品牌分析中也似乎能夠印證這一策略的成功。
單從價格段來看,線上手機市場依然是“屌絲為王”和“低價經濟”,在銷售額中體現并不明顯,然而在手機各價格段銷量占比上我們很容易看出,銷售量隨價格的增加在逐漸降低,700元以下機型的銷量占比高達65.7%,雖然銷售額只占到整體的30.4%。低價走量也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然而在諸如蘋果、三星等品牌5000元以上的手機依然在線下賣的如火如荼的時候,是否應該思考如何把“價”提上去而“量”依然保得住,畢竟論長遠發展的話,價格戰只是營銷手段中的下下之策。
曾幾何時,國產手機躋身前五就已經令人歡欣鼓舞了,甚至14年線上手機排行還是三星、蘋果爭奪霸主地位的情形,現如今小米與華為不僅一雪前恥奪回冠軍寶座,小米更是憑一己之力抓住2015年線上手機銷售的1/3份額。15年排行榜一出,小米和華為也就不用再像雙11一樣為誰是第一這個問題而掐架了,小米以33.7%的數字力壓第二名華為16.3%的份額。線上手機排行榜中,蘋果和三星雖然排名下降,但也依然穩居在前四位置。蘋果以近5000元的價格牢牢把握這線上手機高端市場,而小米不到700元的手機均價能夠登頂冠軍,可想耕耘也是頗深,華為與三星均價分別為1300和1500元。
2015年可以算國產品牌手機元年,即便僅僅是線上銷售統計,但也是第一次國產品牌超越進口品牌銷售奪冠,內心多少都會有些激動。雖然11月飆高的銷售額總是透著一股詭異,雖然消費者網購手機依然是愛圖“便宜”,雖然小米依然擺脫不掉對他的爭議,然而這就是一個結果說話的時代,質疑和懷疑暫且放在心里,有目共睹的是15年各平臺攜手品牌所打造的這一份成績。未來面對越來越多的網購消費者,平臺除了造節之外應加大對商家的監管給消費者切切實實的權益,品牌也請將更多精力放在產品上,真正的讓所有消費者都愛上“中國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