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生鮮電商的八大潛力分析
2016/1/15 9:08:3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5年,是傳統生鮮電商轉型O2O的元年,巨頭的加入更給這個“高燒不退”的行業加了一把火。在熱度不減的形勢下,有生鮮電商成“舍身成仁”,也有新的入局者興風作95%生鮮電商處于虧損狀態
2015年,是傳統生鮮電商轉型O2O的元年,巨頭的加入更給這個“高燒不退”的行業加了一把火。在熱度不減的形勢下,有生鮮電商成“舍身成仁”,也有新的入局者興風作浪。
經過多年腥風血雨洗禮,賠本的生鮮電商一抓一大把,賺錢的鳳毛麟角。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農產品電商接近4000家,其中僅有1%能夠盈利,7%有巨額虧損,88%略虧,4%盈虧持平。這意味著,絕大部分生鮮電商都處于虧損狀態中。
可是,集體虧損現狀并不能阻擋資本和創業者對生鮮電商的追捧。剛進入2016年,就相繼有新老生鮮電商宣布獲得數額不菲的投資。賠錢賺吆喝的生鮮電商,為何還能讓創業者視死亡如糞土,在資本寒冬下贏得投資人青睞?是這些后生可畏的創業者和老謀深算的投資人真的著了魔,還是生鮮電商真有魔力?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創業概念熱潮消退,相信今后投資人和創業者都會回歸理性,生鮮電商概莫能外。那么,2016年以及未來,生鮮電商還有多少魔力可以釋放呢?
生鮮電商的8個潛力
1.市場容量大,想象空間上不封頂。
全球領先的移動互聯網第三方數據挖掘和整合營銷機構iiMediaResearch最新發布了《2015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達245億元,2015年將突破400億元,達到412億元,預計2018年將突破千億元。而目前生鮮電商的滲透率還處于極低水平,市場潛力非常客官,想象空間巨大,足以讓淘金者垂涎。創業者和資本甘愿冒險,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看好生鮮電商的現狀,而是看重未來的機會和回報。正如馬老板說的,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2.動態持續消費,生鮮市場永不飽和。
生鮮食品剛性消費品,是每個家庭每天的必需品,是動態持續消費、快速消耗的快消品。生鮮消費市場需求大,快進快出,相比其他行業,是一個動態不飽和的市場。隨著城市中產階層的崛起,生鮮的消費力和消費需求也會水漲船高,生鮮電商可以享受市場增長的紅利。
3.寡頭還未出現,機會一直存在。
生鮮電商難做路人皆知,可是為什么還是有這么多創業者和資本涌入呢?與其說他們是沖著賺錢而來,倒不如說是奔著機會而動。因為這個領域,目前還沒有出現一個可以號令天下、一統江湖的寡頭。所以加入這個戰場的,都有成為寡頭的機會。即使不能“平天下”,本地化生鮮電商也可以憑借地利當個“地頭蛇”。
4.需求層次多元,2B、2C都能玩。
生鮮產品是滿足人們生存的必需品,消費群體非常廣泛,需求層次多元。生鮮電商既可以專注高端、中端市場,也可以布局低端市場;可以常規銷售,也可以做訂單農業,采用預售模式;同時,既可以面向個體的C端消費者,也可以爭取餐館、飯店等B端消費主體。
5.消費習慣初顯,消費主力崛起。
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一直是生鮮電商無力攻克的難關。但現在越來越多消費者樂于嘗試網購生鮮,尤其現在80后、90后“網生代”已經成為網絡消費的主力軍,他們對網購生鮮接受度比較高。這對誕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改變和培養消費者消費習慣的生鮮電商來說是個利好。當然,“網生代”對消費品質的要求比較高,更加注重產品品質和消費體驗,這需要生鮮電商在這方面進一步加強。
6.巨頭加碼生鮮,市場信心足夠。
2015年以來,生鮮電商成為各家爭霸的主戰場之一,各路投資風起云涌:京東領投天天果園,阿里布局易果網,百度領投中糧我買網,亞馬遜開拓生鮮業務……巨頭不計成本相繼加碼,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給市場帶來了足夠多的信心,讓創業者和資本對生鮮電商依然抱有足夠多的期許。在巨頭和資本的推動下,相信2016年生鮮電商之間會有更多的碰撞,整個行業也會向前推進。
7.生鮮電商產業鏈不斷完善,運營成本降低。
作為生鮮保鮮的標配,冷鏈倉儲物流一直是生鮮電商的硬傷。但在資本的支持下,生鮮電商冷鏈條件已經有所改善,其中既有專業物流公司打造的冷鏈物流,也有生鮮電商自己投入建設的冷鏈倉儲。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4年冷庫總量達到3320萬噸,折合830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36.9%;冷鏈物流百強企業冷鏈業務收入達到150億元,同比增長36.4%;2014年新增冷藏車2.07萬輛,總保有量接近8萬輛;冷鏈需求市場規模達到11200萬噸。
對于對保鮮要求非常苛刻的生鮮電商,得到冷鏈倉儲物流的支持可以進一步降低損耗,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盈利空間。即使無力自己建設冷鏈的生鮮電商,也可以借助外力實現最后一公里保鮮配送,騰出手來把精力放在公司的運營上。
8.農村電商發力,城鄉聯動大有作為。
農村電商已經成為京東、阿里等巨頭必爭之地,中小型電商平臺也紛紛到農村開疆拓土。同時,政府也從政策上引導、鼓勵和支持農村電商的發展。這會極大推動農村電商配套設施的建設和市場教育的普及,相信未來農村電商將會迎來快速發展機遇。農村電商將會促進城鄉對接屏障的進一步瓦解,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將更加便捷、透明。
生鮮電商產業鏈中,農民和大宗食品供應商共同構成產業鏈供應上游。農村電商的發展給生鮮電商的產品供應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選擇,有利于為產品的豐富性。
未來可期,關鍵在盈利能力
跨入2016年之際,生鮮電商就動靜不斷:本來生活獲超1億美元C輪融資;天貓旗下生鮮平臺喵鮮生將在2016年開始一系列變化,搭建進口生鮮的全產業鏈條;廣東老牌生鮮電商田鮮蔬菜謀劃沖出珠三角,開設體驗餐廳,布局國內一線城市……
雖然困難重重,但生鮮電商市場潛力巨大,未來確可期許。2016年,在資本的攪動下,相信生鮮電商領域還會繼續上演肉搏戲碼,速生速死的故事也不會終結,但得資本者未必得天下。不過,有喵鮮生、本來生活、田鮮蔬菜等定位明確的生鮮電商多年積累的經驗做基礎,生鮮電商將逐步從摸索階段步入成長階段,不管是B2C、C2B模式,還是O2O,燒腦過后,相信整個行業將更趨理性,減少試錯的成本。
目前,生鮮電商最大的問題在于盈利能力弱,多數需要通過資本注入維持經營。誠然生鮮電商的發展離不開資本,但不能把資本當成唯一的續命草,只有通過內生增強盈利能力,才能釋放魔力,獲得新鮮血液,贏得未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5年中國網絡廣告行業年度數據
- 下一篇:2016中國B2B新趨勢與新探索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