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豆市“內憂外患” 糧商入市腳步遲緩
2016/1/26 9:01:0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期,黑龍江東部地區大豆價格繼續走低,但近日跌幅有所放緩,近段時間期現價格同步下跌,市場悲觀氣氛蔓延,糧商入市腳步遲緩。進口大豆沖擊明顯俄羅斯及加拿大產大豆對近期,黑龍江東部地區大豆價格繼續走低,但近日跌幅有所放緩,近段時間期現價格同步下跌,市場悲觀氣氛蔓延,糧商入市腳步遲緩。
進口大豆沖擊明顯
俄羅斯及加拿大產大豆對我國東北大豆的沖擊作用顯強,黑河一帶進口俄豆蛋白含量在39%以上的毛貨價格為3520元/噸,過2.5篩或者過4.0篩摻兌豆瓣出售的價格僅在3550~3580元/噸區間,而東北大豆蛋白含量39%以上過篩后的價格要達到3800~3840元/噸。
俄豆的優勢明顯,我國大型加工企業九三以及益海均收購俄羅斯大豆進行加工生產,河北秦皇島金海也用少量俄豆進行加工。加拿大大豆轉基因及非轉基因品種均進入我國,進口地主要集中在河北、天津及廣東等地,食品加工企業采購居多。
2015年11月份我國進口加拿大大豆總量為6.9萬噸,俄羅斯大豆進口總量為3.9萬噸。在國內上海、江蘇及浙江等港口,美國和南美大豆分銷市場近期較為活躍,且近期價格不斷下滑,進口大豆幾乎覆蓋了周邊加工企業,國產大豆在這些地區無人問津。
未來優質優價局面或現
東北產區及沿淮地產大豆價格均呈現穩定格局,但各地交易清淡,山東、江浙一帶市場需求更多地被進口大豆替代,這進一步加劇國產大豆滯銷的局面。東北地區收難賣難的現象較為突出,當前市場價格偏低,達不到農民的心理預期,多數農民依然惜售,糧商低價收購不上量,而高價收購無利可圖,在收購和出售均面臨壓力的情況下,部分地區糧商停收觀望。
目前黑龍江省內油廠大豆收購報價普遍集中于3200~3400元/噸區間,但開機工廠寥寥無幾。飼料粕壓榨工廠多轉型壓榨低溫粕或者食品粕,而這些轉型企業采購原料則更青睞于價格低、蛋白高的進口俄羅斯非轉基因大豆。
2015年東北大豆品質較差,進一步削弱其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普通小顆粒蛋白含量在37%左右的大豆市場優勢并不明顯,而38%蛋白以上的大豆多數被蛋白廠收購。
春節后東北地區高蛋白大豆數量可能進一步減少,未來市場優質優價的局面將更為明顯。
蛋白廠節后收購量恐減
近期各地基層毛糧收購價格相對堅挺,但豆農惜售心理有所減弱,農民詢價增多,急于出售余糧。各地糧庫收購目標即將完成,市場缺少收購主體,蛋白加工企業是當前行情的主要支撐,市場貿易糧購銷僵持。
近兩年,東北大豆鐵路及公路出省量均呈現下滑趨勢,黑龍江省內市場消耗量有限,大豆南北流通不暢,也持續壓制價格上行。目前黑龍江余糧比例高于往年,春節前農民賣糧心切,可能要集中售糧,但市場實際需求薄弱,所以,現貨價格近期仍有下滑空間。
春節后大豆市場同樣不容樂觀:一方面,企業收購量將下降,本土油脂壓榨企業及山東蛋白廠每年在新作大豆上市時期集中收購,春節過后企業收購量減少,主要消化庫存,未來市場以貿易糧購銷為主;另一方面,貿易糧市場更多地被進口大豆所替代,江浙及山東各港口進口分銷大豆大量進入食品市場,未來市場銷量下滑態勢還將延續。
期盤殺跌現貨深陷僵局
近期,國內外大豆期貨價格持續走低,CBOT大豆期價在全球市場熊市格局背景下繼續下探之路。
現階段巴西中西部降水明顯,預計能夠緩解馬托格羅索州等地旱情,但降水分布不均,巴西農業生產面臨水患以及干燥的雙重壓力,大豆生長前景仍存變數。雖然市場給予極高的關注度,但并未引發更多憂慮,在未來龐大的供應前景下,美盤繼續震蕩走弱。
受國際大豆價格走低及國內現貨市場低迷氣氛影響,連豆主力05合約元旦過后持續走低,期價跌至3600點附近,逼近2009年以來的低點水平,顯示市場看空氣氛濃厚。
期貨盤面的恐慌性殺跌,令現貨市場壓力備增,供需雙方入市腳步遲疑,因對未來前景存悲觀預期,多數需求主體隨用隨采,糧商或者企業存貨熱情低,導致東北大豆貿易量大幅降低。
近幾年本土壓榨企業及蛋白加工企業的用量也呈萎縮之勢,受國際大豆價格持續走低影響,下游產品豆油、豆粕價格下滑,而東北大豆因與進口豆價差過大,本土企業壓榨利潤微薄甚至無利可圖,目前黑龍江維持常年開機的壓榨企業不足10家。山東蛋白加工企業因受近幾年產能過剩、出口不佳等影響,加工量也有小幅下降趨勢。
近期市場無論是消息面,還是供需面均無利好,利空因素居多,因此,短期國內大豆現貨價格或將延續弱勢下行走勢。
總體上看,目前產銷兩地的市場主體對當前大豆行情均表現出大致相同的態度,即經營無利可圖,缺少入市動力,這也是導致目前大豆價格軟弱無力、市場交易難以活躍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進入1月份以來,國內大豆市場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即人氣日漸稀薄,可以說,缺少對交易者的吸引力,也是目前大豆市場所存在的最大問題。
由此來看,目前現貨市場人氣已嚴重受挫,若非出現實質性利好因素,將很難修復現貨廠商的入市信心。而即便出現,市場也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接受,寄望于消息面引領迅速恢復人氣并擺脫弱勢格局并不現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糧食去庫存要警惕生產滑坡
- 下一篇:預計2016年一季度食糖價格穩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