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凱度發布2015年《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微信取代QQ空間
2016/1/30 9:02:3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凱度年初發布的一項社交媒體滿意度調查顯示,中國用戶開始擔心社交媒體給生活所帶來的影響—只有64.7%的受訪者認為社交媒體帶來了正面影響,與去年相比大幅下降了1凱度年初發布的一項社交媒體滿意度調查顯示,中國用戶開始擔心社交媒體給生活所帶來的影響—只有64.7%的受訪者認為社交媒體帶來了正面影響,與去年相比大幅下降了12.1個百分點。
全球調研巨頭凱度集團(KantarGroup)連續第二年發布了《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該報告同時也指出,社交媒體的使用正在從大城市里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群擴張到更小的城市、更多年齡組別和教育水平不那么高的人群。另外,隨著中國人越來越多地使用移動互聯網,騰訊的微信已經成為了中國社交媒體領域的霸主。凱度集團是全球最大廣告傳播集團WPP的市場調查分支機構。本次調查利用了大數據挖掘,微博文本分析,微信訂閱號文本分析和網上實名制調查四個渠道,共覆蓋60個城市,6.6萬個實名樣本,7.11億次微信文章點擊行為和200萬條原創微博內容。有13,341名實名注冊用戶參與了該報告的網上調研部分,其中64.7%的用戶表示社交媒體對他們生活的影響是正面的,與一年前相比下降了12.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有12.2%的用戶表示社交媒體讓他們的生活變糟了,幾乎是去年6.7%的兩倍。余下的23.3%認為社交媒體對他們的生活沒有什么影響,也較一年前的16.5%更高。根據這些數據所折算出的平均滿意度得分為68.0分,比去年的73.4分有明顯下降。
社交媒體用戶與中國城市居民差異
該報告中還通過針對53,112名中國城市居民的連續性調查發現了社交媒體用戶特征的變遷。與一年前相比,城市居民中使用社交媒體的比例從去年的28.6%上升到了34%。90后替代了80后成為了社交媒體用戶中最大的年齡組別(37.7%),而60后、50后及年齡更高人群的比例也都在上升,唯一下降的是曾經“一家獨大”的80后—他們的比例從44.8%大幅下降到了30.8%。
“任何新生事物都容易受到大家追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追捧會出現下降。社交媒體也不例外,”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媒介與消費行為研究總經理沈穎評論道。“與此同時,微信使用時間的加長,人們發現微信所關聯的人已經從比較小的朋友圈擴展到大的寬泛的交際圈,抓屏的時間越來越長,頻次越來越多,且垃圾和重復信息充斥,這引起只瀏覽不評論不互動的人群從39%上升至46%,增加了7個點,而且社交疏離型人群增長2.1個點。”“另外,社交媒體的無孔不入也讓大家對隱私更重視,希望最高度保護隱私。有不少人因為社交媒體而被別人打擾到了正常的生活,”沈穎解釋說。本次報告的中英文全文和相關信息圖已經通過凱度中國觀察網站(cn.kantar.com)發布。該網站提供來自凱度及旗下公司的中國商業數據,通過網站的數據庫,記者可以免費、便捷地獲取商業、技術和消費相關領域的深度數據和專家評論。
微信傳播內容及互動機制研究
凱度旗下專業社交媒體分析公司CIC跟蹤了50個最熱門微信訂閱號在107天中所獲得的71,276,971次用戶點擊以分析什么樣的訂閱號受歡迎,以及人們在微信平臺上愿意看什么內容。監測時間段為2014年8月1日至11月15日。CIC發現50個最熱門微信訂閱號中有15個娛樂賬戶,它們所發表的文章獲得了49%的點擊。相比之下,新聞信息類訂閱號雖然有10個擠進了前50,但加起來只占了5%的點擊。
對于這50個最熱門訂閱號而言,它們平均每篇文章有39,531個閱讀,154個贊。令人意外的是,熱門訂閱號發表的文章數并不多:平均一周只有21篇文章。對于前三名(搞笑視頻、生活小助手、關愛八卦成長協會)而言,平均數更是低到每周16篇。
微博熱門話題研究
CIC的微博文本監測項目跟蹤了1萬名真實微博用戶在一整年中(2013年11月16日至2014年11月15日)所發布的2,098,575條原創微博,以理解人們在微博上聊的熱門話題。娛樂依然是最熱門的分類(25.4%),但是新聞事件在微博上很明顯更受到關注,它以接近20%的份額(19.6%)排名第二,其它的分類是健康美容(15.7%),工作學習(14.3%),旅游(12%),和其它(13%)。
盡管有不少人認為人們在社交媒體上會更多地表現出負面情緒,但CIC研究了微博上發表的表情符號,證明了這種假設是錯誤的:有67%的表情符號是正面的,只有33%是負面的。最常用的三種正面表情符號依次是[哈哈],[偷笑]和[呵呵]。而最常見的三種負面表情符號則是[怒]、[淚]和[悲傷]。
“中國社交媒體領域依然在快速變化。營銷人員需要通過系統化的研究來更好地了解消費者們是如何各種平臺的,他們是如何通過微信和微博來創造、接收和分享信息的,”CIC的創始人兼CEO費嘉明(SamFlemming)表示。“我們相信盡管現在微信占據了統治地位,但這個領域并不是贏家通吃的。你可以通過微博來感知人們在討論什么,而微信的訂閱號們更像是各種更現代、更適合分享的雜志。我們的研究表明了只有綜合利用多個平臺才能實現與消費者進行有意義、吸引人和有效的溝通。”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攜程擬于新加坡設立東南亞區域總部
- 下一篇:Apple Pay中文版購買專題頁面曝光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