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換人加速:未來5年將消失510萬工作崗位
2016/2/15 8:51:3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據美國無黨派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PolicyInstitute)估計,在2001至2013年間,美國因為將制造業務外包給中國而損失了240萬據美國無黨派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PolicyInstitute)估計,在2001至2013年間,美國因為將制造業務外包給中國而損失了240萬崗位。
但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一篇最新報告預計,今后5年,機器人將導致全球范圍內的510萬人失業,數量約為中國令美國喪失的制造業崗位的兩倍,而時間卻縮短了一半。
由此看來,機器人的效率的確更高。
世界經濟論壇將這種機器人與人類爭奪工作崗位的現象稱作“第四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指的是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期間機器工具的發明;第二次指的是規模化工廠的推出;第三次指的是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的科技工業革命。)
世界經濟論壇共對13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的366家公司進行了調查,這些公司共聘用了1300萬員工。結果顯示,第四次工業革命由很多部分組成。
這其中包括具備“先進傳感器、動作靈活且具有一定智能的新型機器人,它們在制造業中的實用性高于人類。”,還包括“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以及3D打印等“制造技術的進步”。從各種角度來看,這些因素都有望大幅降低人類勞動力在未來5年的需求。
媒體對機器人的興起展開了大量報道,并將最新的工業革命稱作“機器人革命”。但最令人意外的事情或許在于,世界經濟論壇所描述的這些變化并不完全來自工業領域,甚至并非來自傳統觀念中的機器人。
中產階級與機器人的戰爭
事實上,世界經濟論壇所說的“機器人”并不完全是R2-D2這樣的實體機器人。至少其中一部分是沒有實體形態的智能機器。
據世界經濟論壇預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趨勢將融合稱“一股完美的科技趨勢風暴”。雖然這些趨勢在很多重工業領域威脅著人們的工作——包括制造、建筑、采礦等——但白領工作也在面臨類似的威脅。世界經濟論壇提到了自動化這一重要趨勢。與機器人融合后,便可稱之為“自動化和機器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