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度“現代食品加工及糧食收儲運技術與裝備” 重點專項項目申報指南
2016/2/18 8:58: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現代食品加工及糧食收儲運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2016年度項目申報指南一、概述現代食品加工產業上牽億萬農戶,與“三農問題”密切關聯,下聯億萬國民,是與公眾的膳“現代食品加工及糧食收儲運技術與裝備”
重點專項2016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一、概述
現代食品加工產業上牽億萬農戶,與“三農問題”密切關聯,下聯億萬國民,是與公眾的膳食營養和飲食安全息息相關的“國民健康產業”。目前,全球食品加工產業正在向多領域、多梯度、深層次、高技術、智能化、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隨著一大批新技術(如云計算)的開發,新業態(如網絡電商)的出現,新模式(如全產業鏈控制)的形成和新產業(如現代調理)的發展,現代食品加工產業不僅成為拉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將拓展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空間”,成為引領和帶動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動力”。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方便、美味、可口、實惠、營養、安全、健康、個性化、多樣性”的產品新需求,以及“智能、節能、低碳、環保、綠色、可持續”的產業新要求已成為食品產業發展的“新常態”,也對食品加工產業科技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實施“現代食品加工及糧食收儲運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是對《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具體貫徹和落實,是支撐現代食品工業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確保國家食品品質營養與質量安全及糧食安全的重要環節,也是保證農民增產增收和資源高效利用與農業綜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專項實施年限
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實施年限:5年。
三、專項目標
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整體要求,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核心,緊緊圍繞食品產業在新型加工與綠色制造,糧食收儲運技術裝備,現代食品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與低碳化研發,全產業鏈品質質量過程控制開發,中華傳統與民族特色食品工業化與成品化以及工程化食品加工技術裝備創制等關鍵問題與重大科技需求,依靠科技創新,實現新知識支撐,新工藝創建,新技術突破,新裝備保障,新產品創制和新格局形成。
預計到2020年,將突破制約食品制造與裝備產業發展的基礎共性技術60—70項,創制關鍵裝備15—20種,新工藝和新產品50—60個,建設集成示范線20—25條,技術應用和示范企業食品加工噸產品能耗降低15%,水耗降低20%,排放減少15%;在糧食儲運技術方面,以減損、保質、增效、生態為原則,建立適宜我國國情、糧情和農業現代化要求的新型糧食收儲模式、技術體系,創新一批糧食收購、儲藏、裝卸、運輸作業的新技術新裝備。東北示范區糧食收儲環節損失率由15%降到5%左右,玉米霉變率由5%減少到2%以下;南方示范區稻谷綠色保鮮儲存比例提高到30%,干燥能耗降低25%以上;國家儲備糧庫減少化學藥劑使用量30%以上。整體上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和基地3—5個,培養創新人才200—300名,形成創新團隊10—15個,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四、項目設置
(一)總體安排計劃
針對未來五年現代食品加工制造與裝備開發產業及糧食收儲運行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按照全鏈條布局、一體化實施的總體思路,對實施方案的25項重點任務進行項目分解。本專項2016年度第一批指南設置“食品加工制造應用基礎研究”、“食品加工制造核心關鍵技術開發與裝備創制”、“食品加工制造技術集成應用與產業化示范”三大板塊共16個項目。
(二)項目設置原則
1.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和相關產業發展在2016年亟需解決的關鍵瓶頸問題。重點在目前我國食品產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和緊迫的重點核心與關鍵科技發展需求問題,以及國際食品產業科技發展的新態勢下必爭的科技發展新熱點問題。
2.遵循實施方案制定的年度任務分解。
3.按照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工作安排的要求,充分考慮基礎研究、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到典型應用示范等各部分比例,共性關鍵技術類項目為主,基礎研究類項目占一定的比例,典型應用示范類項目比例不超過30%。
4.考慮行業部門提出的各領域(行業)急需科技支撐的現實需求,重點是與食品加工和糧食保障行業部門提出的各領域(行業)急需科技支撐的迫切現實需求。
5.考慮延續“十二五”期間的研究內容并已經取得重要突破,亟需進一步支持實現整體支撐的科技問題,重點是“健康中國”和“新常態”下食品加工新興產業發展的緊迫的科技新需求和新問題。
2016年啟動項目設置方案
板塊布局 項目分解 食品加工應用基礎研究 1. 生鮮食用農產品物流環境適應性及品質控制機制研究 2. 食品加工過程中組分結構變化及品質調控機制研究 食品加工核心技術開發與裝備創制 3. 食品工程化與智能化加工新技術裝備開發研究 4. 中華傳統工業化食品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開發 5. 傳統釀造食品制造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開發 6. 營養功能性食品制造關鍵技術研究與新產品創制 7. 方便即食食品制造關鍵技術開發研究及新產品創制 8. 食品添加劑與配料綠色制造關鍵技術研究及開發 9. 果蔬采后質量與品質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及裝備開發 10. 糧食收儲保質降耗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開發 11. 跨境食品品質與質量控制數據庫構建及創新集成開發 12. 主要食品全產業鏈品質質量控制關鍵技術開發研究 食品加工工程化技術集成應用與產業化示范 13. 薯類主食化加工關鍵新技術裝備研發及示范 14. 大宗油料適度加工與綜合利用技術及智能裝備研發與示范 15. 中式傳統肉制品綠色制造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及示范 16. 現代糧倉綠色儲糧科技示范工程 任務一.食品加工制造應用基礎研究
圍繞食品理化特性、營養特性及加工特性,以世界前沿科學難題為著眼點,主要開展生鮮食用農產品物流環境適應性及品質控制機制研究、食品加工過程中組分結構變化及品質調控機制研究、食品風味特征與品質評價及加工適用性研究、食品營養物質基礎與營養代謝組學研究,力爭取得原創性研究進展,為鞏固已有優勢技術、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基礎。
說明:該任務板塊為食品加工制造領域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共設置了2個項目,每個項目所設置的課題數應不超過6個,每個課題的參加單位不超過5家(含主持單位)。
項目1.生鮮食用農產品物流環境適應性及品質控制機制研究
研究目標:研究食品貯藏和物流過程中品質變化的物質基礎及生物學機制,重點闡明生鮮食用農產品現代貯藏和物流技術對食品品質保持與調控規律及調控機制。
研究內容:系統分析溫度、濕度、氣體等環境因子對產品衰老和主要生理生化代謝及生理失調的影響規律,以及品質劣變和腐敗損耗的生物學機制,確定不同產品貯藏和物流環境適宜參數;研究果蔬彈性、拉伸和碎裂等質構特性對不同運輸方式的適應性及生理代謝規律;研究熱管技術蓄冷的傳熱機理、傳熱特點及傳熱動力學;從產品物流微環境溫度、時間和忍耐性(“3T”指數)等方面,分析預測貨架期品質變化規律;研究可溯源至國家標準的食品中水分活度測量技術,揭示微生物與水活度及防腐劑之間的相關參數關系,研制復雜基體水分標準物質;研究玉米、稻谷等儲藏糧堆生態多場耦合系統模型、糧堆結露發熱霉變和黃變機理,以及糧食品種與貯藏和物流、加工用途的特性關系。
考核指標:【約束性指標】明晰20種生鮮農產品受環境因子影響的產品物流品質劣變的生物學機制;闡明20個生鮮農產品品質變化與自身生物學特性關系機理;建立儲藏稻谷和玉米糧堆靜態和動態多場耦合模型系統1—3套;建立可溯源至國家標準的食品中水分活度與等溫、等濕線的標準測量方法各1套,研制5—6種不同基體水分標準物質;【預期性指標】闡明稻谷品種與儲藏、加工用途關系規律;申請專利2—4項,發表高水平論文50—60篇。
支持年限:2016年—2020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牽頭申報單位:高校或科研院所
項目2.食品加工過程中組分結構變化及品質調控機制研究
研究目標:針對食品基質組分復雜性、食品加工技術方式多樣性和食品品質需求豐富性等特征,重點研究糧油、果蔬、畜禽、水產和調味品等食品原料及制品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和生物活性物質等大小分子組分的結構特性,特別是相互作用與品質特性和功能的關系,以及品質調控機理。
研究內容:系統研究食品加工過程中不同加工技術和物理、化學及生物等不同處理方式對食品組分結構及其相互作用與品質、功能特性的影響及調控機制;研究食品加工過程中食品組分變化規律和食品品質特性改變及色香味質等品質變化機制,揭示食品加工過程中保質減損與品質調控機制;研究構成食品原料及制品品質質量特征的組分指紋圖譜,確定特征目標指示物,建立食品原料及制品品質質量的評價和預測模型。
考核指標:【約束性指標】構建30—40種糧油、果蔬、畜禽、水產和調味品等食品基質體系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和生物活性物質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的組分結構及其相互作用變化與食品品質特性及功能的關系;闡明10—20種不同食品加工新工藝技術與處理方法對食品組分結構和品質功能特性的影響及其機制;探索5—10種調控食品組分結構與品質功能的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方法;【預期性指標】申請專利2—4項,發表高水平論文50—60篇,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3—5項。
支持年限:2016年—2020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牽頭申報單位:高校或科研院所
任務二.食品加工制造核心關鍵技術開發與裝備創制
圍繞食品方便美味、營養安全、資源節約、增效增值的產業需求,針對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問題與技術瓶頸,推進相關領域高新技術開發研究、核心技術突破與關鍵裝備研制,力爭取得原創性重大技術突破,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說明:該任務板塊為食品加工制造核心關鍵技術開發與裝備創制,共設置了10個項目,每個項目所設置的課題數應不超過5個,每個課題的參加單位不超過5家(含主持單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10萬公里、1947億元、3.5億噸……多領域“硬核”成績單支撐經濟發展穩步向前
- 慧博科技「抖音互動2.0」全新升級!618大促拉新、復購、轉化一鍵閉環,引爆抖音店鋪銷量
- 5月13日晚8點京東心動購物季開啟 家電家居以舊換新“補上加補”
- 家輝培優·2025校園開放周啟動 解鎖中考沖刺與高中進階雙密碼!
- “四好農村路”帶火“鄉村游” “白加黑”多業態融合點亮鄉村旅游新消費
- 中糧餐飲美食地圖青島站發布團膳油新品,為行業提供健康用油的定制化解決方案
- 調味品開啟“鹽值”調控
- 值得買消費產業研究院發布《2025年一季度消費數據報告》:提振消費、場景賦能、品質升級
- 從零食品牌到社區生活樞紐,故事良品省錢超市開啟零售新篇
- 2025長三角應急展會丨CTRLPA肯卓 推動聲防技術替代傳統預警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