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產業迎政策紅利爆發期 人才醫保兩大難題待解
2016/3/4 8:53:5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中醫藥產業正迎來政策紅利爆發期。繼我國首部中醫藥法律《中醫藥法(草案)》問世、李克強總理在年初的國務院常務會部署推動中醫藥產業升級后,日前,國務院正式出臺首個中醫藥產業正迎來政策紅利爆發期。
繼我國首部中醫藥法律《中醫藥法(草案)》問世、李克強總理在年初的國務院常務會部署推動中醫藥產業升級后,日前,國務院正式出臺首個國家級中醫藥發展規劃——《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再次將中醫藥產業推向風口。
記者注意到,《規劃》中最受矚目的是“放寬中醫藥服務準入”的規定,“對舉辦中醫診所的,將依法實施備案制管理”。這意味著,長期以來掣肘藥店設立中醫診所、民營資本進入中醫領域的許可制門檻正式消除,社會資本有望在火爆的中醫藥產業中分一杯羹。去年以來,包括廣東、河南等地已放寬準入門檻。
不過,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中醫門診的國策雖然已經落地,但各個地區的細則還沒出臺,對中醫門診的具體激勵程度還未可知。另外,中醫師人才長期匱乏、不少中醫藥物和疾病還沒被納入醫保,也成了社會資本創辦中醫門診的首要難關。
許可制轉為備案制
《規劃》中對中醫門診準入的利好主要圍繞中醫從業人員資質和社會資本辦中醫。其中,對于中醫從業人員將“改革中醫醫療執業人員資格準入、執業范圍和執業管理制度,根據執業技能探索實行分類管理”等。對社會資本的激勵則包括“保證社會辦和政府辦中醫醫療機構在準入、執業等方面享有同等權利”、“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連鎖中醫醫療機構”等。
卓創資訊醫藥行業分析師趙鎮告訴記者:“中醫門診放開準入在利弊權衡方面比較麻煩。以前的準入制度沒有科學地設定,部分無證門診也進入市場,造成一定混亂。另外中醫門診無論是否有許可經營證,到現在還有出現醫療事故的現象,如果一下子放開它的缺陷就容易暴露出來!
國家放開中醫門診的“念頭”由來已久。早在2007年,《關于開展藥品零售企業設置中醫坐堂醫診所試點工作的通知》就提出在9個省份的部分地區開展藥品零售企業設置中醫坐堂醫診所試點工作。2010年,《中醫坐堂醫診所管理辦法(試行)》和《中醫坐堂醫診所基本標準(試行)》的出臺,標志著藥店中醫坐堂將在全國推廣。
此后,不少省市地區發布細則鼓勵推動中醫門診落地。以廣東省為例,廣東去年8月發布的《廣東省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2015-2020年)》里,明確指出鼓勵有資質老中醫開診所。
“現在中醫門診的準入由行政許可改為備案制,意味著國策思路轉變了,不再是以前那種從源頭加以遏制,而是加強后期追責,倒逼市場秩序建立。監管力度也會持續加大!壁w鎮說道。
中醫門診準入門檻的放開,對社會資本無疑是一大利好。曾經開過藥店門診的廣東金康藥房副總經理張東軍告訴記者,以往藥店沒有中醫師坐診,僅靠從醫院流出來的處方單,導致藥店中藥的銷售額極小,而非處方藥則是以簡單的調理藥材為主,利潤不高。因此,中醫門診的設立可以為藥店帶來人流和消費力,對昂貴的中藥材的銷售拉動力也比較大。
“但是我們辦診所遵循的還是各地區的具體政策要求。長線來看,中醫坐診能給藥店帶來比較好的效益。藥師現在只懂藥,對醫療的專業性還不夠強,但藥店還是希望醫和藥相結合。如果未來西醫門診也放開,我們設門診的選擇面就更廣!睆垨|軍說。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