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香港房地產市場現狀及未來走勢預測
2016/3/5 8:43:3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最近香港房地產市場成交萎縮、地價暴跌等負面消息不斷,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那么,目前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到底如何?2016年香港的房地產市場何去何從?為回答這些問最近香港房地產市場成交萎縮、地價暴跌等負面消息不斷,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那么,目前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到底如何?2016年香港的房地產市場何去何從?為回答這些問題,本文依據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的統計數據,選取房價指數、租金、私宅成交量和房價收入比四項指標來分析、判斷香港房地產市場的現狀,并結合香港的宏觀經濟、利率變化評估和預測香港房地產市場的未來走勢。
一、香港房地產市場現狀
(一)香港房價指數
房價指數即房屋價格銷售指數,通過它可以反映特定區域內房價的漲跌幅度和變動趨勢。基期是相對于其他時期的參照點,通常為100,用于測量其他時期的變化。例如,香港房價指數基期值1999=100,2010年1月的房價指數為138.3,其含義是:相比1999年的基期值,2010年1月份香港房價上漲了38.3%。
最新統計顯示,2015年12月份香港房價指數為285.2,同比上漲2.5%,較上月漲幅收窄4.6個百分點;環比下跌2.8%,較上月跌幅收窄0.2個百分點。從近期看,香港房價指數同比漲幅連續8個月收窄,環比連續3個月出現負增長,這表明香港房地產市場迎來拐點,開始降溫。
從近23年的長期變化看,香港房價指數經歷了“上升-下降-上升”的過程。
第一階段:1993年至1997年10月,香港房價一路攀升,房價指數從84.4升至172.9,漲幅高達105%。
第二階段:1997年11月至2003年7月,在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香港房價暴跌,房價指數快速下滑,跌至58.4的谷底。
第三階段:2003年8月至2015年9月,香港房價重新步入上行通道,房價指數上漲至306.1,漲幅超過4倍。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2月份香港房價指數已超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前的最高值,此后,香港房價繼續暴漲,樓市泡沫開始出現并不斷增大。從2015年第四季度開始,受本港經濟增長趨緩、美國加息、大陸經濟持續下行等因素的影響,香港房價指數出現下行跡象,樓市開始降溫。
圖1 1993-2015年香港房價指數月度變化(1999=100)
數據來源: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
(二)香港私宅租金指數
目前香港約有一半的家庭靠租房生活,因此,住房租賃市場也是觀察香港樓市變化的重要窗口。依據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2015年12月份,香港私宅租金指數為171.4,同比增長3.1%,較上月收窄2個百分點;環比下跌1.3%,跌幅較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近期來看,香港私宅租金指數同比增幅連續6個月收窄,環比連續3個月負增長,表明香港私宅租賃市場也出現了降溫。
從近23年的長期變化看,香港私宅租賃市場經歷了三輪“漲-跌”周期。
第一輪周期:1993年1月至2003年9月。從1993年至1997年10月,香港私宅租金指數從92.4上升至139.3,漲幅達50.8%;隨后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租金指數急轉直下,從高點跌至2003年9月71.3的谷底。本輪周期持續時間約10年。
第二輪周期:2003年10月至2009年3月,香港私宅租賃市場經歷了新一輪的漲跌周期。從2003年末至2008年年中,香港私宅租金指數再度攀升,從71.7漲到121.7,增幅為69.7%,但仍未恢復到亞洲金融危機前的最高值。之后,受全球金融風暴的打擊,香港私宅租賃市場開始降溫,租金指數下滑,到2009年3月降至93.2的本輪谷底。本輪漲跌周期持續時間約5年半。
第三輪周期:2009年第二季度至今,香港私宅租賃市場進入新一輪“漲-跌”周期。從2009年4月開始,香港私宅租金指數止跌反彈,快速上漲,到2012年5月份租金指數已經超過歷史最高值,之后私宅租金繼續飆升,至2015年9月份,達到177.5的高點,漲幅高達89%。與私宅銷售市場類似,在宏觀經濟走低、股市下挫、租金指數沖到高位(相對基期值)的影響下,香港租房市場也迎來拐點,2015年第四季度出現降溫,預計2016年香港私宅租賃市場將進一步降溫,私宅租金繼續走低。
圖2 1993-2015年香港私宅租金指數月度變化(1999=100)
數據來源: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
(三)香港私宅成交量
統計顯示,2015年12月份,香港私宅成交4043套,同比下跌32.7%,較上月同比跌幅收窄9個百分點;環比上漲43.1%,環比漲幅由負轉正。從近期成交變化看,香港私宅成交同比連續9個月負增長,環比從7月份開始也出現負增長,但波動較大,9月和12月環比仍實現正增長。整體而言,香港房地產市場私宅成交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萎縮,樓市活躍度有所降低。
從近14年的長期變化看,香港私宅成交量波動幅度較大、頻率高,共經歷了4個漲跌周期,成交量的高峰值分別出現在2004-2005、2006-2007、2009-2011、2012年,隨后均出現大幅回落,每個漲跌周期持續約3-4年。
從最近的一個漲跌周期看,2014年4月份開始,香港私宅成交量出現上升,至2015年7月份,基本維持在5-6千套/月的成交水平。但從2015年8月份開始,香港私宅成交量明顯回落,月均成交從5千多套下滑到2千多套,目前仍處于下行階段。預計2016年香港私宅成交量將維持在歷史低位。
圖3 2002-2015年香港私宅成交量月度變化
數據來源: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
(四)香港房價收入比變化
房價收入比,即一個地區的住房價格與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是衡量其房地產市場冷熱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房價收入比值越大,偏離合理區(國際公認區間為3-6)越遠,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的可能性越大。
依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數據,本報告在選取B類私宅(包括港島、九龍和新界)均價和香港家庭月度收入中位數的基礎上,得出香港的房價收入比。
統計顯示,2015年第三季度,香港房價收入比為22.9,同比上升9.4%,環比下跌0.9%,近三年來看,香港房價收入比基本都在20以上,且比值呈增大之勢,遠高于國際合理區和13.6的均值 ,表明近期香港房地產市場過熱,泡沫增多,風險較大。
從近25年的長期變化看,香港房價收入比經歷了“上升-下降-上升”的過程。
第一階段:1991年至1997年第二季度,香港房價收入比整體上揚,從8.7攀升至17.5。此階段香港房地產市場逐步升溫,房價飆升,投資和投機行為盛行,樓市泡沫增多。
第二階段:1997年第三季度至2003年第一季度,香港房價收入比整體下降,從高點回落至6.7的谷底。這一階段主要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香港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樓價暴跌。
第三階段:2003年第二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香港房價收入比再度上升。至2010年第四季度,香港的房價收入比已經超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的最高點。港府意識到香港樓市出現過熱,采取提高印花稅、加大土地和房屋供應來抑制需求,但效果不佳,香港房價收入比繼續擴大,到2015年第二季度達到23.1的高點,比13.6的均值高7.5,香港樓市的泡沫程度之大可見一斑。
圖4 1991-2015年香港房價收入比季度變化
數據來源:香港政府統計處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