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全文)
2016/3/13 8:44:1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是該指導意見全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醫藥產業是支撐發展醫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是該指導意見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醫藥產業是支撐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和健康服務業的重要基礎,是具有較強成長性、關聯性和帶動性的朝陽產業,在惠民生、穩增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大力發展醫藥產業,對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具有重要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藥產業取得長足發展,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供給能力顯著增強,但仍面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市場秩序不規范等問題。當前,全球醫藥科技發展突飛猛進,醫藥產業深刻調整變革,人民群眾健康需求持續增長,都對醫藥產業轉型升級提出了迫切要求。為推動提升我國醫藥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醫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迎接新一輪產業變革,通過優化應用環境、強化要素支撐、調整產業結構、嚴格產業監管、深化開放合作,激發醫藥產業創新活力,降低醫藥產品從研發到上市全環節的成本,加快醫藥產品審批、生產、流通、使用領域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醫藥產業智能化、服務化、生態化,實現產業中高速發展和向中高端轉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配合相關醫改政策落實,完善產業政策和監管體系,規范市場秩序,注重產業升級與推廣應用相互促進,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堅持創新驅動、開放合作。完善創新環境,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強醫藥技術創新能力建設,促進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創新。加快醫藥產品管理、質量、標準、注冊體系與國際接軌,充分利用國際資源要素,加強產業全球布局和國際合作。
堅持產業集聚、綠色發展。推動化學原料藥向環境承載能力強、生產配套條件好的園區集聚。引導中藥、民族藥企業種植(養殖)、加工一體化。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促進醫藥產業綠色改造升級和綠色安全發展。
堅持提升質量、保障供給。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完善質量標準和檢測體系,確保產品安全有效。加強基本藥物生產、供給能力建設,健全醫藥流通信息網絡,建立市場短缺藥品和創新藥品審評審批及市場準入快速通道,提高供應保障能力。
(三)主要目標。到2020年,醫藥產業創新能力明顯提高,供應保障能力顯著增強,90%以上重大專利到期藥物實現仿制上市,臨床短缺用藥供應緊張狀況有效緩解;產業綠色發展、安全高效,質量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產業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市場環境顯著改善;醫藥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高于10%,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位居各工業行業前列。
二、主要任務
(四)加強技術創新,提高核心競爭能力。
促進創新能力提升。加大科技體制改革力度,完善政產學研用的醫藥協同創新體系。加強原研藥、首仿藥、中藥、新型制劑、高端醫療器械等創新能力建設,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打造布局合理、科學高效的科技創新基地。運用數據庫、計算機篩選、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建設醫藥產品技術研發、產業化、安全評價、臨床評價等公共服務平臺。積極發展眾創空間,大力推進大眾創新創業,培育一批擁有特色技術、高端人才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推動研發外包企業向全過程創新轉變,提高醫藥新產品研制能力。
推動重大藥物產業化。繼續推進新藥創制,加快開發手性合成、酶催化、結晶控制等化學藥制備技術,推動大規模細胞培養及純化、抗體偶聯、無血清無蛋白培養基培養等生物技術研發及工程化,提升長效、緩控釋、靶向等新型制劑技術水平。以臨床用藥需求為導向,在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精神性疾病、高發性免疫疾病、重大傳染性疾病、罕見病等領域,重點開發具有靶向性、高選擇性、新作用機理的治療藥物,重點仿制市場潛力大、臨床急需的國外專利到期藥品。加快新型抗體、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藥研發和產業化。完善疫苗供應體系,積極創制手足口病疫苗、新型脊髓灰質炎疫苗、宮頸癌疫苗等急需品種及新型佐劑。針對兒童用藥需求,開發符合兒童生理特征的新品種、劑型和規格。開展臨床必需、用量小、市場供應短缺的基本藥物定點生產,加強其生產能力建設和常態化儲備,滿足群眾基本用藥需求。
加快醫療器械轉型升級。重點開發數字化探測器、超導磁體、高熱容量X射線管等關鍵部件,手術精準定位與導航、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生物三維(3D)打印等技術。研制核醫學影像設備PET—CT及PET—MRI、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MRI)、多排螺旋CT、彩色超聲診斷、圖像引導放射治療、質子/重離子腫瘤治療、醫用機器人、健康監測、遠程醫療等高性能診療設備。推動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高通量基因測序儀、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等體外診斷設備和配套試劑產業化。發展心臟瓣膜、心臟起搏器、全降解血管支架、人工關節和脊柱、人工耳蝸等高端植介入產品,以及康復輔助器具中高端產品。積極探索基于中醫學理論的醫療器械研發。
推進中醫藥現代化。開展中藥、民族藥及其臨床應用技術標準研究,加強中藥材種植(養殖)培育技術標準制定,建立中藥道地藥材標準體系,加強對中醫藥領域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開展中藥材良種繁育和現代種植(養殖)、生產技術推廣,在適宜地區建設規范化種植(養殖)、規模化加工一體化基地。加快建立中藥材資源動態監測體系,開展野生中藥材資源利用的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加強中藥材、中藥生產、流通及使用追溯體系建設,提高中藥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開發現代中藥提取純化技術,研發符合中藥特點的粘膜給藥等制劑技術,推廣質量控制、自動化和在線監測等技術在中藥生產中的應用。在中醫藥優勢治療領域,推動經典名方二次開發及應用,研制一批療效確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確、作用機理清晰的中藥產品。加強民族醫藥理論研究,推動藏藥、維藥、蒙藥、傣藥等民族藥系統開發,提高民族醫藥醫療機構制劑水平,創制具有資源特色和療效優勢的新品種。
(五)加快質量升級,促進綠色安全發展。
嚴格生產質量管理。全面實施并嚴格執行新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完善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質量管理體系,實行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管理,健全藥品安全追溯體系。嚴格溫控、潔凈度等生產環境標準,加強管理標準、工作標準等文件管理,建立質量風險防控、供應商審計、持續穩定性考察、質量受權人等質量管理制度。強化醫藥企業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意識,落實質量主體責任。加強質量安全培訓,嚴格環境、職業健康和安全(EHS)管理,提高員工素質。規范生產經營行為,著力解決重認證輕執行、重硬件輕軟件等問題,加強基本藥物質量監管,督促醫藥生產企業全面提升質量管理水平。
提升質量控制技術。建立科學有效的質量標準和控制方法,推廣應用先進質量控制技術,改進產品設計,優化工藝路線,完善從原料到成品的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有效提升藥品質量。加快化學藥雜質、溶解性能、溶劑殘留和藥物晶型等控制技術開發應用,提高產品純度和穩定性。加強生物活性、等效性、利用度等生物藥性能研究,增強發酵和細胞培養等生物學過程易變性控制能力,著力提高疫苗等生物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加大中藥、民族藥等傳統醫藥產品物質基礎研究力度,提高助溶劑質量穩定性,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