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住宅業態去庫存難題亟待破解 風險不斷累積
2016/3/18 8:43:0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期,中央多部委、各地方政府主動推進房地產去庫存,出臺降低房產交易環節稅費、降低購房首付比例等政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至少200個城市出臺去庫存新政。業內近期,中央多部委、各地方政府主動推進房地產去庫存,出臺降低房產交易環節稅費、降低購房首付比例等政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至少200個城市出臺去庫存新政。業內普遍預計新政將對住宅去庫存形成實質性利好。
然而,當前房地產庫存去化分布于住宅、商業地產、產業地產、旅游地產等多種業態。銷售比例約為:住宅89%,其他類銷售占比11%,即其他地產業態去庫存壓力同樣值得關注。
截至目前,至少有山東、甘肅等多個省份提出發展跨界地產,即利用存量房發展旅游、養老、創業等地產,開展多元化經營。然而,記者近期在多省市調查發現,不少城市商業項目已趨于飽和甚至過剩,以養老文化旅游為名圈地開發,導致在建項目、待建項目嚴重過剩的現象依然屢禁不絕。業內人士認為,政府宜盡快調整關口期,加快出清不良資產,不宜忽視降低非住宅地產庫存風險。
非住宅業態去庫存難題亟待破解
截至2015年12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1853萬平方米,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億平方米。其中,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均同比增長近25%,增速是住宅待售面積的2倍之多。
更值得關注的是,除住宅外,各類型物業待售面積2015年10月開始持續走高,房地產行業整體庫存高企、結構性過剩的問題依舊。即便是在商業發達的上海,商業地產市場亦現低迷。機構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上海商業地產供應量連續兩年刷出新高,而成交量卻處于近五年內的低谷。
截至2015年底,上海大虹橋核心商務區庫存高達66.4萬平方米,去化周期達36.72個月。由于新增供應劇增、開發商普遍推遲虹橋項目入市。記者調查發現,絕大多數項目的入住率尚不足三成。
寫字樓新增供應持續高企正使重點城市寫字樓空置率普遍上漲。世邦魏理仕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二線城市的新增供應預期將同比上漲22%,全國17個主要城市寫字樓累計空置面積將增加32%。如成都、重慶、無錫、長沙的空置率將連續第三年處于30%以上,市場嚴重供過于求。
世邦魏理仕環球研究部中國區執行董事陳仲偉分析稱:“由于前期規劃體量、推地節奏與市場需求的協同欠佳,加之后期交通、商業配套跟進不夠及時,新興商務區,尤其是二線城市新興商務區普遍面臨供應充沛而需求不足的困境。”
此外,中國商業地產同質化嚴重。戴德梁行中國區商業地產服務部主管江舒民說:“以新建區域型購物中心為例,由于商業項目相互間競爭激烈、供應量大,易造成項目同質化情況。”
在旅游地產方面,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2013年我國新上市旅游地產項目3040個;2014年為2666個;2015年盡管有較大幅度回落,但截至10月底仍有642個新增項目,去化壓力空前。
各業態地產開發亂象值得警惕
盡管非住宅地產高庫存問題開始顯現,但記者近期走訪各地發現,不少地方政府和絕大多數房地產企業依然沿用之前的開發套路,去庫存手法簡單粗放,高庫存風險不斷累積。
首先以養老旅游地產做噱頭,行建普通住宅之實。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很多開發商都是打著開發養老、旅游地產的“幌子”,以此為噱頭拿地、行建普通住宅之實。
記者在三亞看到,除了“清平樂”項目在建筑設計、社區規劃上匹配了中老年人的養生養老需求之外,其余絕大多數項目與普通商品住宅并無二致,如在“魯能·中央城市灣”,所謂的“頤養健康配套”僅僅是“10分鐘即達醫院”;而旅游地產項目“魯能·三亞灣”,只是“海景房”……
其次,住宅開發增長空間有限,二線房企扎堆開發商業地產。記者在多家房企采訪了解到,為了應對住宅庫存高企、去化困難,不少二線地產商開始扎堆在二三線進行商業地產開發。
如新城控股在復制“萬達模式”,將旗下商業品牌“吾悅”系在全國鋪開。新城董事長王振華表示,至2017年,新城“吾悅廣場”將累計開業15個、在建25個。
第三,地方政府盲目引進房企無序開發,營銷策略模式陳舊固化。記者發現,從海口美蘭機場至海口市區的道路兩旁,在建、待建樓盤鱗次櫛比。當記者問及如此大規模地蓋樓,是否有足夠多的人來購買時,海口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也坦言“什么時候能消化完,心里沒底”。
營銷策略方面,在三四線城市,開發商仍高度依賴地方政府“統籌”。海口、三亞等市房管部門表示,其調整的營銷策略仍主要以投放旅游大篷車廣告,吸引品牌房企拿地開發,與網絡媒體合作宣傳促銷,組織房地產開發企業參加海南島外房地產展銷活動等傳統方式為主。
宜因勢利導非住宅業態去庫存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涌現了一些較為成功的養老旅游地產新模式。如綠地集團與天山集團在石家莊共建燕趙文旅綜合體天山之門,榮盛發展與黃山市合作開發黃山北大門,均采取結合景區進行整體運營模式。
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認為,以前的旅游地產配套,大部分是酒店、高爾夫加上溫泉的“三菜一湯”,標準化嚴重,缺乏特色和核心競爭力。旅游地產需有更多配套創新,天山之門和黃山北大門等項目更像是旅游地產和產業地產的結合,可拉動當地文旅地產發展。但政府也宜注意避免以開發為名圈地的情況。
海南省住建廳廳長丁式江認為,未來養老旅游地產市場宜更突出長壽、生態、健康等優勢,增加產權式、度假、商務等酒店產品,同時調整醫療、養老、商業、文化地產布局,促進房地產行業轉型升級。“海南將增加經營性房地產開發,降低純商品住房比例。”
業內人士建議,宜對商業地產業態及時改造。在商業零售方面,戴德梁行商業地產部建議,政府宜加快推動傳統商業向體驗型業態過渡。
正榮商業總經理張子玉表示,根據最新的消費趨勢,未來商業綜合體應將體驗式業態占比大幅提高,減少百貨零售類業態布局。“以休閑娛樂為主,購物功能為輔。”
戴德梁行中國區投顧部董事總經理葉建成建議利用“互聯網+”,將房地產投資由重資產向輕資產轉變。“如在寫字樓市場上,借助‘互聯網+’可實現科技、資源的協同布局,聯合辦公將在去商業庫存的同時,成為兼顧成本效益和共享工作環境的新辦公趨勢。”
大鼎城股份集團董事長孫江榕認為:“應從創業人員著手,將網店創業者拉到實體創業,從而解決就業以及商業地產去化問題。去商業庫存類型的創業不應只是高科技創新型創業,而更多應是圍繞生活輔助的服務類創業。其創業門檻低,受眾群范圍廣泛。”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