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電力改革之核電用鋼現狀及展望
2016/3/18 8:51:5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當綠色環保作為新一時期的生活理念,改革自然刻不容緩。2014年全球碳排放總量為357億噸,前6大排放主體依次為中國、美國、歐盟、印度、俄羅斯以及日本,各國占比當綠色環保作為新一時期的生活理念,改革自然刻不容緩。2014年全球碳排放總量為357億噸,前6大排放主體依次為中國、美國、歐盟、印度、俄羅斯以及日本,各國占比依次為29.6%、15.0%、9.6%、6.6%、5.0%以及3.6%,總計占全球69.2%。中國是唯一一個年排放量超過100億噸的國家,也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然而這次的之最卻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雖然早在1998年,中國就加入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其中約定發展中國家沒有減排的義務,但是為了應對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對碳減排義務和量重的重新劃分,中國有義務承擔“后京都時代”的大國責任,必須大量減少CO2等溫室氣體的排量。要想減少碳排放,就得從根源上做好控制。通過中國各行業碳排放的占比數據可以看出,電力行業是碳排放最大的領域,達到40%,且中國電力行業65%以上的來源仍依靠傳統的火力發電。
圖表1
對比圖表2火力發電和核電,可以看到火電對環境的污染遠大于核電,要想做到大幅減少碳排放,電力改革必將作為重中之重。本篇筆者僅針對核電問題,就核電現狀、發展及用鋼情況等展開分析。
圖表2 100萬千瓦裝機容量核電站與火電站年排放量比較
全球核電發展歷史和現狀
回顧世界范圍內核電的發展歷史,在21世紀之前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1954年-1965年為驗證示范階段,第一代核電站在美蘇等強國陸續投建,期間全球共有38臺機組投入運行;1966年-1980年為高速發展階段,更加經濟安全的第二代核電站成為歐美工業化進程中能源的重要來源,特別是美國輕水堆核電的經濟性得到驗證之后,形成核電廠建設的一個高潮,期間全球共有242臺核電機組投入運行,聯邦德國、日本、巴西等國也加入了發展核電的行列;1981年-2000年為滯緩發展階段,石油危機后,發達國家經濟減速導致電力需求下降,加上受1979年美國三里島核事故和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泄漏的影響,公眾對核電站抵制情緒增加,全球核電發展速度明顯放緩。據國際能源機構統計,1990年至2004年間,全球核電總裝機容量年增長率由此前的17%降至2%。
圖表3全球核電裝機容量及增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