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油品不繳消費稅 逃稅現象時有發生
2016/6/29 10:43:06 來源:財經綜合報道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升油半升稅的背后,到底蘊藏著哪些玄機?消費稅真的還會漲?郭焦峰 白彥鋒 能源雜志當前各界已對改革形成共識,今后三五年內正值國際油價低位運行時期。筆者認為,必須抓一升油半升稅的背后,到底蘊藏著哪些玄機?消費稅真的還會漲?
郭焦峰 白彥鋒 能源雜志
當前各界已對改革形成共識,今后三五年內正值國際油價低位運行時期。筆者認為,必須抓住這一重要時間窗口,盡快啟動成品油消費稅改革。
成品油消費稅是指中國現行消費稅制度下以成品油為稅目所征收的消費稅,是以調控油品價格來抑制消費總量、鼓勵節約和清潔用油的稅收政策。
1993年以來的成品油消費稅改革,以增加成品油使用成本為出發點,結合消費稅差別課征的特點,著重調整征稅范圍和稅額標準,達到引導節約利用、有效抑制不合理的石油消費需求的目的,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促進綠色發展。
成品油消費稅政策幾經調整,課征范圍擴大,單位稅額不斷提高。目前我國成品油價格構成中成品油消費稅占比達25%-35%,確立了以稅收手段鼓勵節約用油、遏制環境污染的政策導向,基本體現了“綠化”稅制的改革理念,發揮了綠色稅收作用。
我國現行的成品油消費稅制以《關于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國發〔2008〕37號)為基本依據,形成了涵蓋征收環節、征收范圍、計征方式、稅收管理和收入分配等各方面政策的政策體系。
現行成品油消費稅制存在四個問題
近年來成品油消費稅稅基有所擴大、稅額標準多次提高,擬借此增加財政收入,用于治理日益突出的霧霾等環境污染問題。但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4年的成品油消費稅實際收入幾乎沒有增加,稅額維持在2800億元左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滯后和社會性監管機制不健全,另一方面是現行的成品油消費稅制已不適應綠色發展的要求,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在起始環節征稅,為一些生產經營企業利用不法手段偷逃稅提供了空間�,F行成品油消費稅的征收設在生產、委托加工和進口環節,便于征管,應當說這符合當時的具體國情。然而隨著市場環境快速發展以及稅務部門在其他環節征管能力的增強,這一制度的固有弊端日益凸顯,主要表現在成品油生產工藝復雜造成應稅商品難以確定、應稅收入難以掌握。由于生產工藝復雜、產品體系繁多,稅務人員難以掌握必要的專業基礎知識,導致稅務部門很難對其實施精細化、專業化征管,消費稅征管納稅人申報多少、稅務部門就征多少的窘境一直延續至今。
二是消費稅為中央稅,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地方征管的積極性。消費稅屬于中央稅,不但不能直接給地方財政帶來收入,還會影響到一部分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的地方財政分成。消費稅是價內稅,征收的越多,企業的利潤空間就越小,直接影響到企業所得稅的規模,而企業所得稅屬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稅,與地方利益密切相關,成品油生產者往往是當地的重點稅源企業,因為消費稅大量征收而影響到與之密切相關的企業所得稅規模縮水的情況,是地方政府和基層稅務機關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成品油生產企業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對加強成品油消費稅征管缺乏積極性。
三是部分油品不繳消費稅,導致逃稅現象時有發生。第一,利用航空煤油暫緩征收消費稅(單位稅額1.2元/升)偷逃消費稅。一些生產者將航空煤油銷售給航空運輸企業以外的經銷商,而這些經銷商利用航空煤油調和-35#柴油或加入組份油直接對外銷售,逃避了柴油消費稅并獲取了高額價差。第二,利用化工產品不征消費稅偷逃稅收。一些經銷商利用化工產品制售調和汽油或以混合芳烴名義變相進口汽油組分以偷逃消費稅。調研結果顯示,2015年中國進口混合芳烴644萬噸,大部分都用作化工調和汽油原料,預計調和汽油超過800萬噸、偷逃汽油消費稅達190億元。第三,以稀釋瀝青名義變相進口燃料油以偷逃消費稅和關稅。因“稀釋瀝青”未列入消費稅征收范圍,進口環節無需繳納消費稅和關稅。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稀釋瀝青”進口量為1342萬噸,預計偷逃消費稅達163億元。
四是現行以票管稅的征管方式,給一些利用變票、不開票、串開發票、虛開發票、轉票和倒票等手段偷逃消費稅的納稅人有機可乘。第一,變票公司偽造應稅消費品發票,形成大量留抵稅款偷逃消費稅。因流程復雜、地域跨度大、操作隱蔽,這種偷逃稅行為難以查實,即使能夠查實,這些變票公司也一般會在生產企業抵扣完畢后變成異常戶而難以追責。第二,變換開票品名偷逃消費稅。一些生產企業在產品出廠及流通環節將應稅品變成非應稅品(如柴油開“瀝青”、汽油開“液化氣”發票等)以逃避消費稅。第三,不開票銷售逃稅。一些生產企業采用進銷不入賬或少入賬、對現金交易不要發票的購買者給予遠低于市場價的非正常銷售價格等方式偷逃消費稅、增值稅等稅收。
我國成品油消費稅改革建議
深化成品油消費稅改革,有利于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發揮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同時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將征收環節從起始環節后移到終端消費環節、由中央稅改為中央與地方共享稅,還要改進征管能力和其他配套措施、強化監管、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因此必須把握和處理好改革的難點和節奏。
當前各方面對改革已形成共識,今后三五年內正值國際油價低位運行時期,必須抓住這一重要時間窗口,盡快啟動成品油消費稅改革。
(一)成品油消費稅改革要點
第一,將成品油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至終端消費環節,由中央稅改為中央與地方共享稅。這既有利于提高地方稅收征管積極性,又會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彌補地方政府大氣污染治理資金的不足,促進生態環境保護。
第二,汽油試點先行,啟動改革。首先將汽油消費稅征收環節由生產環節改為終端消費環節。目前汽油終端銷量的95%(柴油約50%)左右在加油站(約10萬座)實現,可指定成品油經銷商根據終端銷量對終端消費者代收代繳成品油消費稅,稅務部門可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強化對加油站的管控,核實代收代繳的計稅依據與數量是否吻合,以實現汽油消費稅應收盡收的目標,積累終端消費環節征收和監管經驗,為未來全面深化成品油消費稅改革打下基礎、鋪平道路。
第三,在三年內對七種油品全面施行消費稅改革,稅基普遍覆蓋。穩步推進改革,對七種油品全部征收消費稅,取消航空煤油暫緩征收的相關規定。同時,對航空運輸企業實施航空煤油消費稅先征后返的政策。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應嚴格執行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47號等相關規定。
(二)成品油消費稅改革難點及應對措施
成品油消費稅改革的主要難點是征收環節后移會造成納稅主體急劇增加,從生產環節的約250家增加到終端銷售環節的約6萬家(除“三桶油”外的約5萬座加油站和4千家批發企業),因而稅收征管難度和工作量將大幅增加,如果仍維持現有的征管方式,很可能出現大量的逃稅行為,導致稅收大量流失并嚴重影響成品油市場秩序。因此,必須注意風險防范、強化征管措施。
第一,強化稅收征管。一是參考增值稅專用發票制度,引入成品油消費稅專用發票;在成品油消費稅專用發票上推行二維碼技術,嵌入貨物名稱、數量、單位、購銷雙方單位等信息,將成品油消費稅與增值稅納稅監管信息系統進行數據比對,生產、經銷企業納稅信息采集系統合一,實現產銷全環節核查聯動。二是統一實施查賬征收,嚴禁包稅制,對成品油經銷商禁止采用核定征收方式。三是對成品油生產者進行定期專項稽查。不定期組織對成品油經銷商突擊檢查,并進行“賬貨、賬賬”的符合性檢查,將相關數據與有關成品油生產者進行比對。
第二,以“互聯網+稅收”等新技術手段有效治理稅收流失。研究制定“互聯網+稅收”征管辦法,依法要求成品油生產和經銷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數據實現“三流合一”,并與稅務監管部門實現實時的互聯互通。
第三,加強成品油消費稅納稅評估。比照增值稅納稅評估方法,強化成品油生產和經營企業的納稅評估工作以及區域間、企業間橫向和縱向信息比對,設定成品油消費稅負擔率的預警值,強化日常評估管理,促進稅收公平。
�。ㄈ┏善酚拖M稅改革的三條配套措施
第一,盡快完善成品油消費稅政策體系。取消納稅人外購應稅油品連續生產應稅成品油準予扣除已納消費稅稅款等方面的規定,盡快取締和修改與成品油消費稅改革要求不相符的相關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完善成品油消費稅政策體系。建立健全對生活困難人群和一些公益性行業的定向補貼和救助機制,對確實存在的困難和突出問題及時解決并改進補貼方式。
第二,加強成品油標準體系建設和質量監管。強化成品油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加強部際協調,大力開展聯合監管與執法。加大加油站、批發環節油品質量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非法銷售不合格油品行為。建立完整的成品油標準體系、檢測體系、質量監督檢查體系,抓緊制訂第六階段汽、柴油國家(國Ⅵ)標準,盡快頒布實施新標準,加快推進汽柴油質量升級,確保成品油生產者生產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高品質成品油,嚴厲打擊非法生產加工不合格油品行為。
第三,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一是應從技術、管理兩方面加強對違法行為的監督檢查,加快建立和完善誠信體系,實施誠信分類監管和“黑名單”機制,對違法舞弊經營者重點抽驗監管,及時曝光。二是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公開企業相關數據,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和監督激勵機制,形成媒體監督、行業協會自律、公眾監督的社會監督體系。三是應提高對偷逃稅款的處罰標準,加大刑罰的處罰力度,依法嚴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