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幾年中國海綿城市建設市場規模預測
2016/9/14 10:36:4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rdq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2012年,海綿城市的概念首次提出。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10月印發《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今年以來,各地暴雨不斷,讓海綿城市的概念再次升溫。
為推進海綿城市自上而下加速前行,政策持續加碼。中央及各部委政策密集發布確定方向,各地方政府出臺海綿城市建設指導意見加速執行,到目前,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海綿城市政策的推動呈指數型增長。
自國內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開始申報以來,各省表現出遠高于去年的火熱程度,目前有超過20個省市發布推進“海綿城市”的相關規劃,并啟動超過數千個項目,全國16個試點城市擬投資金額超過1300億元。
我國海綿城市進入16年后,行業也進入了政策密集發布期,未來政策扶植力度、投資規模、項目推進速度都存在超預期可能。新世紀以來,每年國際上都會有出現大量相關技術文件、法規政策、工程實踐,國內海綿城市研究實踐進程也在不斷推進,未來幾年我國海綿城市發展有望取得突破性成就。
國務院在《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2014年,我國城市建設區面積為49773平方公里。
當前我國新城區建設依舊火熱,如果以2001-2014年年均1952平方公里的速度計算,2015-2020年期間,我國新城區開發面積累計增長量將達11712平方公里,也就是說到2020年,全國城市建成區面積有望達到62000平方公里。
“十三五”期間我國城市化進程將會進一步提速,這將推動我國城區建設需求,帶動新城區建設,但是受土地、城市發展環境等方面的制約,新城區建設不可能無限制地發展下去,未來新城區建設的限制因素會更加凸顯,綜合考慮正反兩個方面的力量,“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城區建設速度相對前幾年或會有小幅度下降。
作為城市發展理念和建設方式轉型的重要標志,我國海綿城市建設“時間表”已經明確且“只能往前,不可能往后”。全國已有130多個城市制定了海綿城市建設方案。
確定的目標核心是通過海綿城市建設,使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圍繞這一目標確定的時間表是到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區達到這個要求。
2020年全國城市建成區面積將在61000平方公里左右,要完成20%的政策目標,需要改造12200平方公里。海面城市建設成本大約為1.5-1.8億/平方公里,所以到2020年海綿城市建設市場規模可達1.8-2.2萬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