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大健康產業發展現狀及行業前景預測
2016/11/6 11:12:4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4年全球大健康產業分布格局近期在河北、天津、江蘇、陜西、海南等地調研了解到,健康服務業不同于以治療為主的傳統醫療產業,更為注重預防前置、醫養結合,覆蓋全生命周期,大大延伸了產業鏈,進一步釋放了消費需求。大量社會組織和民營資本開始競2014年全球大健康產業分布格局
近期在河北、天津、江蘇、陜西、海南等地調研了解到,健康服務業不同于以治療為主的傳統醫療產業,更為注重預防前置、醫養結合,覆蓋全生命周期,大大延伸了產業鏈,進一步釋放了消費需求。大量社會組織和民營資本開始競相追逐數萬億元大健康產業蛋糕,有望匯聚形成產業發展新動能。
大健康產業是提高全民健康福祉的重要保障,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社會效益應優先于經濟效益。當前,健康服務業發展仍處于探索和改革的關鍵期,亟待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同時須加強制度保障和政府監管,警惕商業資本借布局健康產業開發地產、金融等項目,防范資本損公肥私。
多路資本競相追逐大健康產業蛋糕
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將建設“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在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下,與“大健康”相關的產業有望步入蓬勃發展期,并將逐漸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有研究報告顯示,“大健康”產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產業之一。統計數據表明,美國的健康產業占GDP比重超過15%,而我國的健康產業僅占GDP總量的4%至5%,仍處于起步階段,一些細分領域還是一片藍海,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有機構預計,到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總規模將超過8萬億元。近年來,隨著衛生行業準入制度出臺,醫療行業門檻逐漸降低,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刺激下,民營醫院、民辦養老機構和民辦康復機構等投資熱潮涌動,社會資本競相進入大健康產業掘金。除數百家藥企外,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蘋果等巨頭也紛紛抓住這一時機,“跨界”搶灘布局。
隨著資本涌入、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大健康領域一些細分行業正煥發新春。從產業發展趨勢看,支撐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的引擎有三個:第一,人口老齡化加劇與環境污染提高了居民的醫療保健潛在需求;第二,居民健康意識提升擴大了全社會醫療保健支出;第三,政策攜手資本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推動大健康產業持續發展。
位于江蘇南景的金陵飯店自2010年起開始押注“旅游+養老”產業,該公司在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投資逾10億元開發建設了“金陵天泉湖旅游生態園”,打造生態旅游度假區和養生養老示范區。該公司開發的一期養生養老公寓于2015年6月開盤,以養老公寓為切入口,進入養老養生、康復理療、度假休閑、醫療保健等領域。
醫養服務機構泰康之家•申園養老社區于2016年7月在上海正式開業,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又一大型綜合醫養社區落戶長三角地區。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加劇,養老成為社會熱門話題,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越來越受到市場認可。近幾年,險企泰康人壽也將巨額資金投向醫院和養老服務,想在醫養行業分一杯羹。
去年,泰康人壽耗資50億元收購南京仙林鼓樓醫院80%股權。2016年4月,南京大學、泰康人壽、南京市仙林鼓樓醫院舉行簽約儀式,仙林鼓樓醫院正式掛牌南大醫學院附屬醫院,該院院長丁義濤宣布以百萬年薪面向全球招聘高端醫學人才。據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升介紹,泰康將深耕長三角地區,計劃在江蘇“保險+大健康”產業投資百億元,并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參與社會基礎醫療保險管理,探索醫養與保險融合發展。
無錫郎高護理院于2009年7月成立,是江蘇省第一家從體制內走向體制外的護理機構,目前已有上市融資擴大經營的打算。該院董事長涂家欽說,引入社會資本是重大機遇,可以實現集中量化采購,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和財務成本,而且后續發展資金也有了保障,品牌公信力將進一步提升。天津鶴童公益養老集團是國內首家民辦非營利養老公益組織,該集團董事長方嘉珂向記者透露,有企業家開價5億元勸其上市進入資本市場,但被他拒絕。
警惕資本逐利沖動防范資本擾亂市場
投資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給大健康產業發展帶來福音,也帶來不少困擾。資本的力量是巨大的,當它發揮積極作用的時候,其促進健康產業發展成效顯著;而當它發揮消極作用的時候,其侵害患者利益的程度同樣驚人。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我國健康服務業仍處于探索階段,“政府”和“市場”的邊界仍未徹底厘清,商業資本借布局健康產業開發地產、金融等項目并不鮮見。當饑餓的資本直面分散而弱勢的患者,其逐利沖動尤需警惕。
首先,警惕民營資本為短期暴利將治病救人做成“買賣”。無錫明慈心血管病醫院是一家新建的民營醫院,采用德國醫院的“治療路徑控制”模式。該院執行院長楊光說,在醫療收費方面,德國醫院按病種固定收費,非常精細、規范。我國醫院普遍還是用多少資源收多少費用,一些醫生、護士為“創收”,采取“過度醫療”“小病大治”的方式不當謀利。
以“經濟指標”為核心,把職工收入與病人收費掛鉤,把病人當“商品”,以“莆田系”為首的民營醫院尤甚。江蘇省泗洪縣中醫院此前已改制為民營醫院,近日,該院原骨科主任范維亮網絡實名舉報泗洪縣中醫院麻醉科工作人員實施多重麻醉致患者死亡,并非法回收麻醉劑重復使用以賺取提成,引發廣泛關注。
其次,警惕民營資本借布局大健康產業開發地產、金融等項目,玩起“白手套”。方嘉珂等業內人士表示,一些養老地產項目表面上做養老產業,實際上卻低價占著土地,有的甚至以5萬元一畝的價格拿地,行開發房地產之實,變相“綁架”了地方政府。方嘉珂說,養老機構上市在國內比較少見,目前看更像是一場“金融游戲”。
第三,警惕披著慈善外衣的投機客。記者調查了解到,現在國內不少涉足大健康領域的民間非營利機構,非法做兩本賬,左手用非登記的方式“騙取”政府補助,右手用公司注冊的方式進行商業化運作謀利,有的還密集建造養老床位、護理床位“騙補”,參與其中的不少還是名校大學生。
此外,謹防資本“嫌貧愛富”讓“貧困的剛需族”心寒。涂家欽告訴記者,照顧失能老人以及臨終關懷,是最為緊迫的“剛需”,也是政府的責任、子女的義務。但一些養老、護理機構的床位被“有關系、有門路、有背景”的人擠占,真正有迫切需求的失能老人、臨終老人卻一床難求。
強化制度建設多措并舉規范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基本服務均等化,是大健康行業發展大勢所趨。社會資本進入健康服務業,要在熱潮中保持冷靜,不應盲目擴張,更不可損公肥私。政府應在源頭上對進入大健康領域的民營資本進行有效監管,強化制度保障,多措并舉規范市場有序發展,讓老百姓真正得到實惠。
其一,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鎮江市衛計委主任林楓表示,大健康產業要良性發展,必須劃清政府的責任和市場的方式。林楓建議,基本醫療部分由政府來兜底,補充醫療交給市場,并建立健全商業醫療保險機制。“基本醫療財務負擔應該交給政府,而過高的財務負擔,也即財務風險,應交給保險。政府有責任幫助建立醫療保險體系,然后交給市場去運作。基本養老也應收縮到一定范圍內,個性化養老需求交給市場。”
其二,建立健全醫療糾紛處理機制,去除健康產業發展“絆腳石”。業內人士認為,醫療糾紛的處理應該形成有效的緩沖區,完善醫療糾紛處理流程。此外,執法機構應加強執法力度,不良風氣破壞全社會醫療環境,也阻礙行業發展,最終傷害的還是患者。楊光說,老百姓的觀念在逐漸轉變,醫療商業保險發展空間極為廣闊,對解決醫療糾紛大有裨益。
林楓說,目前醫患矛盾愈演愈烈,國家在大力推廣醫療責任險和醫療責任賠償制度,但須界定清楚界限。林楓認為,醫療責任為“人禍”,必須追究責任。若不是醫療責任而是醫療意外,則屬于“天災”,應建立醫療意外險,可采取調整價格機制的舉措,醫院診療費可包含醫療意外險。此外,還須建立“無過錯醫療損害賠償制度”,這屬于醫療慈善范疇。
其三,完善誠信體系,掃清健康產業發展“攔路虎”。我國大健康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猛,市場潛力巨大,目前阻礙這一朝陽產業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是誠信問題。楊光說,早期一些民營醫院欺騙患者,積累了很差的“口碑”,所以現在很多老百姓不信任民營醫院。方嘉珂說,不少健康企業打著免費體驗、聽講座的幌子,實則兜售理財產品,忽悠老年人,甚至發展為專門針對老年人的龐氏騙局,危害極大,必須予以嚴厲打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