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失能老人護理市場投資機會分析
2016/11/7 10:42:3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失能老人”從字面上理解,是指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失能有不同,有的不會上廁所,有的不會上下床、穿衣,有的甚至還得讓人喂飯。不論是輕和重,都得有人照料,這與一般的養老有很大的區別,是一種特殊的養老。截至2015“失能老人”從字面上理解,是指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失能有不同,有的不會上廁所,有的不會上下床、穿衣,有的甚至還得讓人喂飯。不論是輕和重,都得有人照料,這與一般的養老有很大的區別,是一種特殊的養老。
截至2015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達到了2.2億,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已突破4000萬。
2010-2015年中國老齡人口走勢
其中不少是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這就意味著需要大量的護理人員。真正來說最貼心的護理莫過于自己的親人,但是目前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同時得照顧四個老人,加之又得維持生計,忙自己的活,如果是單靠子女進行護理,即使是有這個“孝心”,也沒這個能耐,全脫產的照顧一個失能老人,恐怕整個家庭都將“失能”。
我國迎來了人口轉型的拐點,人口紅利將進入逐漸收縮時期。未來若干年里,勞動力人口將在波動中趨于下降,出現負增長趨勢,人口老齡化開始加速。
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2025年,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考慮到70年代末,計劃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預計到2040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達到頂峰,之后,老齡化進程進入減速期。
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趨勢圖
同時,隨著老年人口總量的上升,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數量也迅速攀升。
與健康老人相比,“雙失老人”(失能失智)養老護理的特殊性顯而易見。健康老人行動自如、生活自理,因此其養老護理的選擇空間和時間彈性都比較大,居家養老或者機構養老對他們來講似乎都不存在大的障礙。“雙失老人”則完全不同,他們必須有專人陪伴、需要專門的生活照料,專業的醫療護理,需要耗費更多的人力和更大的精力,會影響到整個家庭的生活安寧。
“雙失老人”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和家屬會遇到更多的尷尬:一是單純依靠家庭照料、護理“雙失老人”,起碼需要兩個人晝夜不停地輪換,會搞得一家老小疲憊不堪。缺少護理知識又會導致他們力不從心效果欠佳;二是雇傭保姆護理,同樣一個保姆精力和體力都難以支撐,連照料老人的大小便都勉為其難。專業護理知識的欠缺以及道德素質方面的因素,往往會形成子女家屬錢沒少花、勁沒少搭,卻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局面;三是醫院靠不住,醫院是以治病而不是以護理為目的的,強調的是床位周轉率,因此不允許也不可能成為“雙失老人”的久待之地;四是大多數養老機構只愿意接收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即使是愿意接收“雙失老人”入住的養老護理機構也“一床難求”,無法滿足眾多家庭的實際需要。
護理失能老人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依靠外來的力量。而從護理資源看,除了醫院有職業護工,而社會上專業護工甚少,不少是“拉伕湊數”的社會閑置人員,這就將導致種種問題,要么吃藥不及時,甚至吃錯藥;要么對臥病在床的翻身不及時,造成褥瘡;要么病情加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如今社會養老機構有不少,有公立也有民營,但是不少養老機構只接收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而對于失能老人大都不愿意接收,即使是能接收費用也非常的昂貴,一般的家庭根本就負擔不起,因而,不少實行醫保的失能老人,只好選擇長期到醫院養老。
養老機構的主要類別
序號類別名稱1福利院2養老院3老年公寓4托老所5老年護理院2009年-2014年中國養老服務機構數量統計
年份養老服務機構(萬個)20093.820104.020114.120124.220134.320143.4此從另一個方面又造成了醫療床位的緊張,而多數失能者只能是處于不穩定照料,或者無專業照料之中。
2009-2014年中國養老服務機構床位利用率統計
年份床位利用率(%)200977.5%201076.7%201173.7%201270.5%201344.9%201439.2%中國每千名老人的養老床位數(張)
2015-2025年中國養老機構床位數需求量預測
年份60歲以上人口數(億人)養老床位需求(萬張)養老服務機構需求(萬個)20152.26634.520202.47294.820253.09005.0“雙失老人”的養老護理問題,不簡單是一個養老護理機構及其床位數量短缺的問題,關鍵在于,其他的選擇對他們都不大適用,養老護理機構對“雙失老人”及其家屬來講,是其他養老護理方式難以替代的、或者說是只能如此的選擇。這正是矛盾的特殊性之所在。養老護理機構床位的短缺與服務的短板并存,特殊的需求與相應的供給脫節,加之“雙失老人”及其子女家屬的經濟與精神都無法承受目前“醫養分離”的重負,凸顯了這個矛盾在整個社會養老問題中的突出性和和尖銳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