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我國大數據行業發展特點及區域集聚態勢分析
2016/12/4 10:38:1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大數據”這個術語最早期的引用可追溯到apache org的開源項目Nutch。當時,大數據用來描述為更新網絡搜索索引需要同時進行批量處理或分析的大量數據集。隨著谷歌Map Reduce和Google File Sy“大數據”這個術語最早期的引用可追溯到apache org的開源項目Nutch。當時,大數據用來描述為更新網絡搜索索引需要同時進行批量處理或分析的大量數據集。隨著谷歌Map Reduce和Google File System (GFS)的發布,大數據不再僅用來描述大量的數據,還涵蓋了處理數據的速度。
早在1980年,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將大數據熱情地贊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不過,大約從2009年開始,“163大數據”才成為互聯網信息技術行業的流行詞匯。美國互聯網數據中心指出,互聯網上的數據每年將增長50%,每兩年便將翻一番,而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數據是最近幾年才產生的。此外,數據又并非單純指人們在互聯網上發布的信息,全世界的工業設備、汽車、電表上有著無數的數碼傳感器,隨時測量和傳遞著有關位置、運動、震動、溫度、濕度乃至空氣中化學物質的變化,也產生了海量的數據信息。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大數據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具體如下表所示:
劃分類型描述從數據生成類型上分可分為交易數據、交互數據和傳感數據從數據來源上分可分為社交媒體、銀行/購物網站、移動電話和平板電腦、各種傳感器/物聯網等等從數據格式上分可以分為文本日志、整型數據、圖片、聲音、視頻等;還可從數據關系上區分為結構化數據(如交易流水賬)和非結構化數據(如圖、表,地圖等)從數據所有者上分可分為公司尤其巨型公司數據、政府數據、社會數據——網絡數據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1-2015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市場規模增速
年份市場規模(億元)增長速度(%)20113.2-20124.540.63%201334.3600.622%201484.0144.9%2015E115.938.0%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大數據行業處于飛速發展的初創期,行業平均增長速度高于100%。
我國大數據產業集聚區主要位于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北京、上海、廣東是發展的核心地區,這些地區擁有知名互聯網及技術企業、高端科技人才、國家強有力政策支撐等良好的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基礎,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業態,且產業規模仍在不斷擴大。
除此之外,以貴州、重慶為中心的大數據產業圈,雖然地處經濟比較落后的西南地區,但是貴州、重慶等地依托政府對其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的政策引導,積極引進大數據相關企業及核心人才,力圖占領大數據產業制高點,帶動區域經濟新發展。
我國大數據區域分布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京津冀地區依托北京,尤其是中關村在信息產業的領先優勢,培育了一大批大數據企業,是目前我國大數據企業集聚最多的地方。不僅如此,部分數據企業擴散了到天津和河北等地,形成了京津冀大數據走廊格局;
珠三角地區依托廣州、深圳等地區的電子信息產業優勢,發揮廣州和深圳兩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的集聚作用,在騰訊、華為、中興等一批骨干企業的帶動下,珠三角地區逐漸形成了大數據集聚發展的趨勢;
長三角地區依托上海、杭州、南京,將大數據與當地智慧城市、云計算發展緊密結合,吸引了大批大數據企業,促進了產業發展。上海發布《上海推進大數據研究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大數據在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務領域應用。
大西南地區以貴州、重慶為代表城市,通過積極吸引國內外龍頭骨干企業,實現大數據產業在當地的快速發展。2013年起,貴州市率先把握大數據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其發展大數據產業所獨具的生態優勢、能源優勢、區位優勢及戰略優勢等四大優勢,搶占先機率先啟動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實驗區、國家大數據產業集聚區和國家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實驗區;率先建成全國第一個省級政府數據集聚共享開放的統一云平臺;率先開展大數據地方立法,頒布實施《貴州省大數據應用促進條例》;率先設立全球第一個大數據交易所;率先舉辦貴陽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和云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6年我國中藥飲片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 下一篇:我國經濟基本面暖意不斷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