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中國體外診斷市場集中度、競爭格局及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2017/1/18 10:36: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體外診斷(IVD)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人體樣本(血液、體液、組織等)進行檢測而獲取臨床診斷信息,進而判斷疾病或機體功能的產品和服務。根據羅氏診斷的數據統計,體外診斷能夠影響60%的臨床治療方案,但在診斷方面的支出卻只占醫療總支出的約2%。體外診斷(IVD)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人體樣本(血液、體液、組織等)進行檢測而獲取臨床診斷信息,進而判斷疾病或機體功能的產品和服務。根據羅氏診斷的數據統計,體外診斷能夠影響60%的臨床治療方案,但在診斷方面的支出卻只占醫療總支出的約2%。體外診斷已經成為人類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體外診斷的分類
體外診斷按檢驗原理或檢驗方法的不同可分為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血液學診斷、微生物診斷、尿液診斷、流式細胞學診斷等。在我國國內市場,生化診斷市場較為成熟,免疫診斷中化學發光和分子診斷則是發展速度較快的細分市場。
三大體外診斷產品中,試劑產品收入最多
體外診斷由檢測儀器,試劑,耗材三個模塊共同配合工作。由于體外診斷儀器的使用壽命一般超過5 年,而試劑是一次性消耗品,因此在整個體外診斷市場中,診斷試劑占絕大部分市場份額。2015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約316 億元,而診斷試劑達到231 億元,占整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的73.1%。
2015年我國體外診斷儀器、試劑、耗材占比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全球市場規模
近年來全球體外診斷市場發展穩定,2013 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為554 億美元,2015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約為634.3 億美元,2018 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蛇_777 億美元。
2013-2018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億美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中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人均醫療支出費用的增加,我國體外診斷作為新興產業呈現出基數小、增速高的特點。2015 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約為316 億元,2018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蛇_519億元。2013-2018年中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我國體外診斷競爭格局
我國體外診斷企業數量眾多,但絕大多數規模較小,整體規模效益差。目前我國共有體外診斷公司超600 余家,但銷售額普遍集中在1000-5000 萬規模。由于體外診斷行業毛利率相對較高約為40%-70%,吸引了大量資本進入,但由于大部分企業產品技術含量有限、經營范圍單一、規模效益發展嚴重受阻,造成了國內企業小而散,競爭激烈的局面。2015年,國內具有代表性的5 家體外診斷上市公司國內市場占有率約14%,市場集中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羅氏、希森美康、丹納赫、雅培等國際知名診斷產品廠商占據我國體外診斷市場的大量份額。 2015 年羅氏的市場份額為9.8%,處于市場領先地位。
2015年中國體外診斷市場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