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醫藥零售行業發展概況及未來發展趨勢
2017/9/7 14:19:5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我國醫藥零售行業根據終端渠道,可以劃分為醫療終端和零售藥店,其中醫療終端占消 費總量的78%左右,主要以處方藥銷售為主,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弱;零售藥店占消費總量的 22%左右,目前以 OTC 為主,消費者擁有充足的自主選擇權。我國醫藥零售市場我國醫藥零售行業根據終端渠道,可以劃分為醫療終端和零售藥店,其中醫療終端占消 費總量的78%左右,主要以處方藥銷售為主,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弱;零售藥店占消費總量的 22%左右,目前以 OTC 為主,消費者擁有充足的自主選擇權。
我國醫藥零售市場不同終端銷售規模(億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06-2015 年的十年間,我國零售藥店市場的復合增速約為12%,2015年扣除不可比因 素同比增長 8.5%,和醫藥行業整體增速一樣,呈現增長放緩趨勢。但隨著處方外流、招標降 價等政策的落實,2017年Q1 醫藥零售行業的增速已經出現觸底反彈的態勢。根據中康 CMH 的數據,今年1季度我國藥店零售規模(以終端零售價格計算)達到 862億元,同比增長10.3%, 較2016年全年 9.2%的增速提高了1.1個百分點。從滾動增長率的角度看,去年 2 季度行業增速谷點,隨后逐步企穩回升,到今年3月,MAT 增長率已持續恢復到 11.7%,成為近兩年 半來的峰值。 從零售藥店整體發展速度來看,相比于目前美國零售藥店低于5%的增速,我國零售藥 店規模從2005年的790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3377億元,復合增長率 12.87%,是美國零售 藥店增速的兩倍多,意味著我國零售藥店行業仍處于快速上升期,未來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然而,從藥店連鎖化程度來看,我國藥店連鎖行業相對分散,連鎖率也相對較低。截至2016年底,我國零售藥店總數達44.7萬家,其中單體藥店 22.6 萬家,連鎖藥店22.1萬家,連鎖 率 49.4%,雖有上升趨勢(比2015 和2014 年分別上漲了10和3.6個百分點),但連鎖率相較于發達國家還是比較低,行業整體仍處于多、小、散、亂的階段。
201501-201703 藥店零售市場 MAT 增長率
我們認為,我國藥品零售行業的持續穩定增長主要受益于四個驅動因素:第一,客單價 提升和服務人次增加的內生增長;第二,醫藥分家、處方外流等政策支持;第三,增值服務、 產品升級的新型商業模式;第四,并購整合時代的規模效應。
驅動因素一:客單價和服務人次的提升。
我們認為,行業增速與處方外流和品牌 OTC 提價有關,具體由服務人次和客單價兩部 分構成。服務人數方面,依據每年年末人口總數計算的平均每店服務人數均在 3000 人以上, 但在國內零售藥店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呈現出持續下滑的趨勢;客單價方面,據調查顯示,2014年中國藥店平均客單價為 67.17 元,較 2013 年的 66.67 元有略微上漲。在客單價前十名排行榜中,最高客單價已經達到了 300 元。從客單價區間分布占比年度變化圖來看,50 元以上的價格區間占比逐年增多,構成了零售藥店客單價不斷提升的一個主要原因。由此可知,近年來客單價的提升成為零售藥店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客單價區間分布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驅動因素二:醫藥分家政策加速處方外流。
藥品零加成和嚴控藥占比將為零售藥店處方藥銷售提供新的增長動力。2017年5 月 5 日出臺的《深化醫藥衛生體質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明確指出,到2017年9月底,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同時 2017 年前四批 200 個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總體降到 30%左右。在此政策的指導下,醫院藥房利潤中心的角色將逐漸轉變為成本中心,甚至直接剝離或者外包,零售藥店將在處方外流至院外銷售渠道的發展趨勢中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2008-2016 年零售藥店處方藥和非處方藥銷售規模(億元)及增長速度
2008 年至 2016 年零售藥店的處方藥銷量與非處方藥銷量同步增長,處方藥在零售藥店 終端市場的份額保持在 47%左右。從上圖數據可以看出,自 2012年起,處方藥的銷售增速 一直高于非處方藥增速,2016年處方藥銷售增長率更是達到非處方藥增長率的2倍之多。2016年國內零售藥店處方藥銷量達1193 億元,在零售藥店整體營業收入中占比首次突破 30%,同比增長 14.93%。由此可見,零售藥店處方藥的銷量和增速已經呈現出良好的上升態勢和充足的發展空間。我們相信,隨著新醫改的推進,處方藥在引領零售藥店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愈加重要。
對比處方藥的各個不同銷售渠道份額占比,近三年來,醫院終端(包括城市等級醫院和 縣城等級醫院)依然是處方藥最主要的銷售渠道,始終占據著 70%以上的市場份額。零售藥 店終端僅次于醫院終端位居第二位。在相關政策的指引與市場環境的推動下,國內零售藥店都在積極完善戰略布局,從商業模式、品類拓展、產品升級、專業服務、電商平臺等多個方 面改進與發展,積極迎接處方藥業務放量。
驅動因素三:增值服務、產品升級。
為積極應對醫院采購縮緊、處方藥外流等變化,藥品零售企業圍繞大健康產業方向,把 握醫改契機,創新服務模式,拓展增值服務。部分企業參與基層醫療機構“醫藥分開”、“分級 診療”改革進程,開展藥(庫)房托管、社區配藥點建設、處方外配等院店合作業務。部分企 業則以中醫館、藥(美)妝店、品牌專賣店、網上藥房、DTP 藥房、藥店聯盟等多種形式, 推動行業創新發展;現代物流技術促進了藥品流通企業運營效率的大幅提高以及管理成本的 有效控制,有力推動了醫藥產業供應鏈的整體發展。各種新型醫藥電商模式綻放出新的活力, B2B 逐漸向 B2C、O2O 等模式轉型,傳統商業貿易逐步向現代綜合服務轉型。
醫藥電商銷售規模(億元)及占藥品零售市場份額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驅動因素四:行業集中度逐步提升
2008-2016 年連鎖藥店數、單體藥店門店數(萬家)及連鎖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近年來,在藥店總數保持逐年擴張(從 08 年的 36,5 萬家增長到 16 年的 44.7 萬家)的 情況下,零售藥店開始打破行業集中度低的競爭格局,逐漸向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及專 業化的方向發展。大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借助資本的東風,憑借其長期積淀的競爭優勢對規 模較小的單體零售藥店進行并購整合,零售連鎖店的數量不斷提升,由 08 年的 1985 家增多 至 16 年的 5609 家;而單體藥店數則在 13 年之后逐漸銳減至 16 年的 22.6 萬家。行業集中度自 2008 年保持了近 6 年的平穩水平之后也呈現出上揚趨勢。2016 年,我國藥房連鎖率達到 49.4%,同比增長 3.6 個百分點。
2010-2015 年百強連鎖藥店企業銷售規模及市場占有率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總的來看,我國零售藥店行業的發展邏輯都必須通過擴大規模、精細化管理提升市場影響力和市占率,并通過擴充非藥品種、延伸服務維持利潤率。目前,我國連鎖藥店企業還處在大力進行外延擴張和并購整合的初級階段。我們認為行業發展將有兩個重要趨勢:(1)未來隨著并購門店成本的逐年上漲以及優質單體門店的數量減少,國內大型連鎖藥房的擴張重點將有可能從并購轉為自建。同時,精細化管理提高單店店效也將受到企業的重視。 (2)藥店經營模式在短期內也不會發生巨大改變,但有望通過豐富產品結構、擴展服務模式向縱深發展。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藥店的監管部門眾多、管制嚴格,擴充非藥品種有限, 因此延伸服務鏈將成為連鎖藥店上市企業的重中之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