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一帶一路”為引擎 打造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增長點
2018/1/12 11:24:1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當前我國能源發展站在了新起點,進入了新階段,新時代能源發展、綠色發展是必然要求,能源轉型是必然趨勢。”國家新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當前我國能源發展站在了新起點,進入了新階段,新時代能源發展、綠色發展是必然要求,能源轉型是必然趨勢。”國家新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日前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為新能源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戰略增長點,要進一步推動新能源國際合作健康有序發展,鼓勵新能源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推動新能源技術國際合作。
(圖片來源:互聯網)推進新能源轉型
李創軍表示,新能源加快發展是必然方向,實現綠色發展,必然要推進能源轉型,推進能源轉型,必然要加快新能源發展,這是不可逆轉的發展潮流,也是不可違背的發展規律,同時也要看到由于行業利益、本位主義等多種因素,在能源發展戰略方向、戰略目標、戰略路徑等問題上還有一些不足的認識,所以當前能源發展也面臨一系列的挑戰。
李創軍指出,首先,在能源發展的方向、戰略、目標、路徑上必須要破除思想藩籬,推動形成共識。其次,必須加快推進技術進步,盡快把新能源的成本降下來,只要成本的瓶頸突破了,新能源發展前途就無可限量,發展空間就無比廣闊。再次,解決消納問題,同時,棄風、棄光、棄水也制約了新能源增量的發展空間,必須采取措施盡快解決。
李創軍表示,下一步要認真研究謀劃2035年、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明確發展方向、發展目標,提出能源發展轉型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要大力促進新能源成本下降,一方面要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題作用,加大技術研發力度,靠技術進步降成本,另一方面要靠市場降成本,進一步擴大新能源領域競爭性配置資源的比例,把價格作為配置資源的主要競爭條件,發揮光伏領跑計劃,對電價退坡的示范引領作用。同時還要靠政府降成本,要協調有關部門減輕企業稅負,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消除施加新能源發電企業的不合理費用,通過各方面努力,實現新能源評價上網。三是要通過技術、經濟、市場、價格、政策等多種手段著力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把新能源發電現有的存量用足用好,把棄風、棄光、棄水控制在合理水平,為新能源增量發展擴展空間。
李創軍認為,國際合作是重要領域,“一帶一路”倡議明確能源合作為重要內容,近年來,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新能源領域國際合作蓬勃發展。下一步要針對新形勢、新問題,創新思路,積極做好新能源國際合作工作,推動新能源國際合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加快國際產能合作
隨著產業日趨成熟、技術不斷突破、成本快速下降,我國新能源企業積極出海布局,已成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領域的生力軍。業界專家積極呼吁新能源企業借助“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形成合力,共同出海。
中國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理事長、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表示,中國新能源企業要積極促進國際產能合作,構筑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增強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朱共山指出,新時代新思想,是當今中國一切發展邏輯的基點,對新能源行業來說,同樣如此。首先,新時代要推動新能源闊步向前。其次,新時代引領新能源更好地“走出去”。“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作為兩條世界上最長的經濟大動脈、文化大長廊,合奏出新的時代交響曲,推進和實施一系列境外并購、境外技術創新、境外電站建設、境外EPC總包、標準國際合作、境外研發、境外產融結合、境外智能制造等項目。再次,新時代帶動新能源實現新發展。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與此同時,我國新能源行業在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結合方面,已具備在更大范圍內拓展新能源國際合作交流的條件,并且在水電、光伏、風電、太陽能熱利用等領域,已與全球80多個國家開展了合作。
朱共山指出,協鑫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圍繞電力互聯互通,通過技術輸出、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海外項目投資等,加入“一帶一路”的“朋友圈”,在“一帶一路”的版圖上,留下了“協鑫身影”:在印尼、土耳其、斯里蘭卡等地的項目正積極推進,在歐洲、非洲、中東、南亞和東南亞近10個國家,也在跟進多個電力和電網投資項目;在北美、日本、非洲等地設立了海外公司,建設運營多座光伏電站,跟蹤和在推動的項目累計超過3000MW,高效電池業務領域的項目也在越南正式投產;在埃塞俄比亞,協鑫與保利集團共同投資開發了“埃塞—吉布提石油天然氣”項目,成為中國在東非地區最大的能源合作項目,被列為“一帶一路”戰略項目庫重點項目、“一帶一路”建設能源重大謀劃項目。
打造綠色能源黃金通道
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朱共山認為,新能源產業將在未來呈現幾個新特點,主要表現在:為兌現巴黎峰會的承諾,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投資必將繼續擴大;新的美國能源和氣候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將使中國迎來推進新能源發展政策新主張的黃金機遇期;受“就近消納”、“余量上網”等優勢的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項將繼續成為產業投資新熱點;交通和新能源結合的力度將更大,新能源+交通電動化發展超過想象;光伏平價上網將在2018年進入一邊快跑、一邊蓄力的狀態,即將進入沖刺階段;數字化運營將促進新能源全產業鏈、生態鏈高速增長,行業并購整合力度加快、加速;一帶一路倡議,將成為新能源未來的戰略增長點,沿線重點區域、重點國別的新能源投資將加速布局。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認為,把“一帶一路”沿線打造成綠色低碳走廊,我國在這方面既有產業優勢,也有技術優勢。
專家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深化“一帶一路”新能源合作,可優化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綠色能源供給結構。在提升我國清潔能源產業鏈的同時,帶動沿線地區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為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注入動力。
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院長嚴俊杰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可因地制宜促進新能源合作開發。沿線國家大部分均提出了清潔能源發展目標和支持性政策,為開展國際新能源合作提供契機。他表示,我國應繼續發揮清潔能源技術和產品優勢,帶動綠色產能、技術向“一帶一路”沿線傳播。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會長胡衛平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入,我國新能源產品輸出將顯著提速,風電、太陽能產業鏈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投資機遇。另外,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和技術水平迅猛發展,產品技術與質量已逐步達到、甚至超過國際頂尖水平,新能源“走出去”將取得更大突破。
朱共山表示,深化“一帶一路”新能源合作,既打通了中國企業通向海外市場的筑夢空間,也為能源企業打通了綠色產能海外輸出的黃金通道。呼吁新能源企業協同出海,在資本、技術、裝備、人才、信息、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等方面深度開展合作。(記者 曹雅麗)
轉自:中國工業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